快訊

每人終生補助一次! 4對象免費預立醫療諮商6月上路

內定黃世杰是法務部次長?基層檢察官:如是政治酬庸就不抱期待

華航名古屋空難30年:飛安改善與媒體報導

儒家文化與楊麗花一生傳承

楊麗花希望80大壽時,順利完成紀錄片「世紀初戀 楊麗花」。記者李政龍/攝影
楊麗花希望80大壽時,順利完成紀錄片「世紀初戀 楊麗花」。記者李政龍/攝影

歌仔戲國寶楊麗花紀錄片《世紀初戀—楊麗花》開拍,她在記者會上致詞說:「若無歌仔戲,就無楊麗花,我最歡喜的就是為台灣這塊土地貢獻我會的,將咱老祖先『忠孝節義』的智慧傳承下去。」

楊麗花年近八旬,用歌仔戲陪伴台灣成長何止一甲子?從野台戲到電視台,走進家戶,深入人心,題材包羅萬象,有才子佳人、英雄將相、忠臣孝子、神怪傳奇,傳唱世間百態、悲歡離合,訴盡人情冷暖、愛恨情仇。台上鮮活生動,台下隨人物遭遇而上下起伏,同喜同悲、共鳴共情。

傳承歌仔戲是楊麗花一生的願望,「把咱老祖先『忠孝節義』的智慧傳承下去」。透過典雅唱詞與曲折情節,深寓忠孝節義於其中;不僅帶來娛樂消閒,她更以傳遞道德觀念、民族意識和歷史文化為己任。在早年教育不普及的時期,歌仔戲是撫慰民心、教忠教孝的正向力量,具潛移默化的社教功能。

忠、孝、節、義,就是儒家文化的內涵,現代人或許覺得儒家文化飄渺遙遠,甚至與我何干,殊不知儒家文化已融入你我的日常,深入文化肌理。八○年代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令不少西方學者關注東亞現代化的課題,最後紛紛把焦點放在儒家文化,認為儒家傳統對於東亞生產力的貢獻不小。

美國社會學家Peter Berger在〈世俗化—西方與東方〉一文指出:「儒家倫理不是韋伯所說的知識分子與廟堂之士,而是一種通俗的儒家精神,是市井小民的信仰價值。」他已然觀察到儒家精神內化為市井小民的生活價值,日本、韓國都受此影響,通俗的儒家文化成為東亞文化共同的遺產,因此東亞經濟奇蹟並非憑空而來。

過去我常在校外的一家簡餐店晚餐,漸與老闆娘成為好友;她是客家人,常談到她母親勤勞節儉、天天做農活,雖不識字卻從小教她不貪不取、吃虧就是占便宜等等做人道理。後來,她母親年歲漸大,不再做農活,常到店裡走動,我對老太太格外敬重。課堂上我會舉老太太的例子,沒讀過書的母親,不由學可身教言教子女,是因儒家傳統已在先人的血脈裡代代相傳。楊麗花說:「我老爸在世時,教我做人就是『不貪不取』,才吃會長久」,兩位老長輩傳承的家訓竟是一致,怎不令人驚嘆?

今人強調台灣是多元社會,不同文化要彼此和諧相處、共存共榮,這話沒錯。據統計台灣人口有九十六點四%漢人,皆是源出中華文化的後代,我們應當反思,在保障他者文化的同時,是否維護自身的固有文化?回顧當代,無論學校教育、社會風氣、民族氣節,都與傳統精神漸行漸遠。

楊麗花說:「歌仔戲是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與驕傲…希望這支紀錄片讓我們子孫了解台灣最美的文化。」忠孝節義在個人,是品格修養;在社會,是和諧的基礎;在國家,是團結的力量。通俗的儒家文化已然成為華人日常行止的根本、社會安定的力量。

早年大陸文化大革命未能革掉,如今台灣卻因政治分離意識而去中國化,把儒家文化打成彼岸的東西,去之而後快,有如台灣版文革;但兩千五百年來的文化根本,革得掉嗎?

台灣人 意識 歌仔戲

延伸閱讀

陳亞蘭獲傑出校友 楊麗花連問3次驚喜現身激動噴淚

楊麗花吐「想讀書」 陳亞蘭獲傑出校友激動:快招生

陳亞蘭獲台師大傑出校友 恩師楊麗花自爆「也想進修」

獲師大傑出校友 陳亞蘭見師傅楊麗花親自出席贈花淚崩

相關新聞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

大屋頂下/「三個面對」與「三個回到」 從八田與一回到蔣經國

兩岸正在等待五二○開啟新局之際,金門發生覆船,弄得氣氛很糟。但覆船只是偶發的局部事件,不免有針鋒相對的操作;兩岸新局則應...

金廈事件啟示:兩岸火藥庫須降溫

俄烏戰爭打了兩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開承認烏軍陣亡人數達三萬多人,約為全國總人口數的千分之一。不論這個數字是否低估,死...

大屋頂下/拜登不支持台灣獨立 賴清德要顧好護位神山

賴清德在當選之夜的國際記者會中有兩段簡短談話論及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

大屋頂下/民眾黨的三大戰略目標 柯文哲的可能與不可能

選前,有人問柯文哲:如果賴清德勝選,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民眾黨成了關鍵少數,將靠向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或與國民黨並肩為反對黨...

結構羈絆非新總統違憲藉口

在新的中華民國總統即將被選出來之際,許多有關台海兩岸及周邊關係的可能變化已被多方分析。這些不只是對他相關執政團隊的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