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準總統產業之旅要更接地氣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下月20日就任,本報社論曾建議首任內閣組成應多考慮具財經背景人士,並儘早提出具體政策,讓產業界能更瞭解新政府的施政方向。賴清德已經啟動產業之旅,並以台積電與半導體產業作為出發首站,顯示他知悉拚經濟成績單對他開展首任任期的重要性,產業界也欣見準總統的這一步。

八年前蔡英文總統在首任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推動五大創新計畫,分別是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亞洲矽谷及國防產業。這項計畫是蔡總統執政拚經濟的起手式,在公布之初就在產業界引發擔憂,認為五大創新計畫雖有願景,但跟台灣現有產業的關連性較低,特別是在當年已是台灣經濟主力的半導體產業,在五大創新計畫中卻較少著墨。

五大創新計畫引發的波瀾,在時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公開談話後達到了高點。張忠謀當時利用出席工商協進會早餐會的機會,直言蔡政府若只看重新產業,把現在的都忘了,即便新的產業都成功了,也補償不了老產業的衰退。張忠謀的談話是希望蔡政府的產業政策,別忘了半導體業。之後蔡政府調整施政方向,重新關注半導體等相關產業發展之需要,台積電近年持續擴張並達到世界級企業,若沒當年張忠謀的呼籲與政府的政策調整,恐怕就沒有今日台積電的護國神山地位。

賴清德記取當年經驗,他的產業之旅第一站就選擇了台積電與半導體,顯然他已體會到台積電與半導體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組成。此外,賴清德的產業之旅才開始走,後面還有相當長的旅程,對他上任後怎麼推動產業政策影響重大,我們建議準總統可以對準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既能聽到產業界的聲音,也能更接地氣。

賴清德的產業之旅已與半導體、無人機、工具機、旅遊業等產業交流,但對於產值大、就業人數眾多的傳統製造業或內需服務業的交流目前仍偏少,而這些產業當前可能正需要政府協助轉型,或在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一事上讓台灣有更多進展。舉例來說,塑化產業近年面臨來自內外不利因素的考驗,對內有產業轉型永續或高值化的挑戰,外在有我國未能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難關,塑化業產業鏈極廣,從業人員也多,手上並不缺資金,缺少的是一個明確的轉型發展計畫。

從總經數據上來看也反映產業界的憂慮。主計總處上修台灣今年成長率預期至3.43%,但另一方面卻將民間投資成長率預估從3.17%下降至1.45%。官員或可解釋這樣的修正是因為產業界擔心今年地緣政治,特別是美國與中國大陸情勢的變化,暫時擱置部分投資計畫,但我們這幾年不斷提醒,國內多個老牌傳統產業的投資逐年遞減,代表這些獲利資優生手上雖有大筆資金,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如果情勢不變,這些產業在國內的布局恐怕將逐漸凋零。

從近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大勢來看,我國的半導體、ICT等產業仍將繼續擴張並維持榮景,賴清德與新政府繼續支持這些優勢產業是正確的作法。但同時間,我國經濟發展也不宜完全押寶在單一產業,而是要多點進行,讓既有的優秀產業能夠找到繼續成長的道路。

張忠謀過去在評論蔡政府的產業政策時曾說,創新與分配相互矛盾,若沒有成長,就業與分配就無從解決。賴清德的產業之旅必須找到創新與成長的平衡點,也要找到台灣產業多元發展的平衡點。準總統的產業之旅目標正確,但要讓新政府推動產業政策更接地氣,賴清德的產業之旅的安排,觸角與雷達得更廣一些才行。

社論

延伸閱讀

賴政府閣揆人選卓榮泰呼聲高 黨內分析:是安全牌、跟「她」搭配加分

賴清德:守護言論自由 不讓假訊息破壞台灣

影/鄭南榕特展開幕 賴清德期許民主自由更深化

出席「100%言論自由」特展 賴清德:就任總統後要著手3大事項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五二〇底稿上的美國墨痕與折斷的橄欖枝

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昨天宣誓就任,隨後發表演說。賴總統表示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他強調「中華民國...

聯合報社論/多一點聆聽,少一點自滿,修補社會裂痕

賴清德今天就任成為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我們給予由衷祝賀,也希望他這四年誠勤為國為民服務,建設台灣,莫忘初衷。蔡英文的八...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教育成績單:那些國家應覺羞恥的事

二○一六年蔡英文就任總統,人民期待她解決問題,她也承諾「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當時,她對於教育只有一句話:「我們...

聯合報社論/司改一路走偏,司法反成綠營御用工具

八年前,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上說「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並誓言推動全民參與的司法改革。豈料,人們當初的殷切期待,如今卻恍...

聯合報社論/失控的能源,寵富的經濟,種下發展禍根

蔡總統任內最受批評與考驗的施政,首推其能源轉型政策。全台多地經常性的停電事故,加上空汙碳排影響健康,光電產業侵蝕農林漁地...

聯合報社論/囂張官員、猖狂網軍,摧折公民社會價值

蔡總統八年執政,行政體系最令人怵目驚心的變化,是官員的素質低劣及言行粗暴,彷彿專業素養、問政禮儀都不再是為官的必要教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