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失言風波延燒!柯文哲親吐「在民進黨不是個案」

陸海警船隊現蹤金門南方水域 海巡署強力驅離:停止危害航安行為

大陸車用晶片9成靠進口 10年內實現國産替代

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第二大車用晶片製造商。路透
瑞薩電子(Renesas)是全球第二大車用晶片製造商。路透

在全球車用晶片領域,日美歐大型企業具有優勢,大陸國產比例僅為1成左右,因此大陸計劃在10年內促進企業間合作,形成以國産産品代替海外大企業進口的態勢,構建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等影響的境內供應鏈。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主管大陸汽車產業政策的工信部,1月8日制定「國家汽車晶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已經通知了業界團體等,要求在2025年之前針對重要的逾30種車載(用)晶片制定技術標準,到2030年擴大至70種以上。

文件稱,將透過完善與整車及核心系統相關的晶片的性能測試,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預計大陸將以制定標準為推動力,實現汽車廠商與晶片企業的密切合作,有效利用政府旗下機構的認證,促進汽車廠商搭載本國產品。

相關舉措還將擴大至與自動駕駛技術等相關的車用晶片,力爭構建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自主的晶片供應鏈。

大陸之所以致力於發展車用晶片,原因是在大陸政府力爭以從汽油車轉向純電動汽車(EV)為契機、從銷量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大國」走向領先世界市場的「汽車強國」的背景下,晶片成為了弱點。

汽車行業團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大陸2023年的新車銷量年增12%,達到3,009萬輛,出口也接近500萬輛,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其中,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增加38%,達到949萬輛,引領世界市場。

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搭載比傳統汽油車更多的晶片。大陸大型汽車企業透露,純電動汽車的晶片搭載數量約為1,300個,與汽油車的近500個相比急劇增加。調查公司蓋世汽車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無人駕駛的「L4級」則超過3,000個。

在大陸政府的號召下,汽車企業也在推進開發。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將在SUV搭載旗下企業開發的晶片。大型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的高管表示,將著力開發面向汽車領域的產品。

不過,蓋世汽車的數據顯示,控制電流、影響純電動汽車性能的功率半導體的大陸國產比例僅為15%左右,用於實現自動駕駛等的尖端晶片則不到5%。包括這些晶片在內的車用晶片整體的國產比例被認為在1成左右,僅為估計國產比例達到約2成的晶片整體的一半。

在大陸,開發車用晶片的企業達到300家,但技術開發跟不上。德國英飛凌科技、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和日本瑞薩電子等實力雄厚,很多大陸企業都依賴進口。

車用晶片多為晶片線寬為數十奈米以上的產品,與尖端產品相比線寬較寬,因此未成為美國主導的出口管制的對象。但是,根據今後的中美關係和技術進步,海外產品的採購也存在被限制的風險。

日本經濟 車用晶片 電動汽車

延伸閱讀

IC設計業瞄準汽車智慧座艙

小摩分析師喊買博通 是僅次於Nvidia的AI晶片首選

【專家之眼】觀察大陸政治脈動 解讀經濟景氣對策

外國客來華過年 消費享優惠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