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聯準會決策出爐 !利率連六度按兵不動 放慢縮表速度

大雨開轟台中南投 吳德榮:今天中部以北雨勢較大 周六才轉晴

大陸鋼鐵產能調控十年 為何年年都在喊過剩?

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908萬噸,與2022年持平。(新華社)
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908萬噸,與2022年持平。(新華社)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億1,908萬噸,與2022年持平。而根據鋼之家的初步調研統計,2023年的鋼鐵產能超過12億噸,顯示大陸鋼鐵產能調控已超過十年,產能還是過剩。

一財網報導,對於鋼鐵行業多次陷「項目越限越多、產量越關越大」的怪圈,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分析,技術進步帶來的高爐煉鋼效率提升,是客觀因素,按照新增產能需要減量置換的機制,1噸現有產能只能置換為0.9噸新建產能,但新建高爐的效率比被拆除的高爐肯定是高的,帶來的結果就是,如果企業不減產,最終的產量會越來越多。

葛昕表示,目前產品趨於同質化的市場環境下,鋼廠即使虧損也不願意讓出市場,因為你不生產別人也可以供貨,可替代性的產品非常多,誰先減產誰先死。

大陸國內鋼鐵業的利潤數據顯示,鋼廠的利潤曾在2021年達到歷史新高,隨後開始逐年下降。2022年,鋼廠的盈利水平急轉直下,成為最近十幾年來行業盈利的最低水平,有鋼鐵企業甚至喊出「要做好鋼鐵連虧5年也要活下來的準備」。

2023年,大多數鋼鐵企業的利潤繼續在22年的基礎上下滑。根據中鋼協的統計,2023年前三季利潤總額人民幣621億元,年降34.1%,其中鋼協會員企業利潤下降34.1%,利潤率只有1.33%,企業虧損面達到近40%。

而根據蘭格鋼鐵網的測算,2023年全年的噸鋼利潤為55元/噸,維持在相對低位,是過去五年來最低。

鋼之家董事長吳文章指出,經過多年來的超低排放改造,環保政策措施對鋼鐵產能釋放的限制也有所弱化。

在此前的調控政策中,環保不達標是查處鋼鐵落後產能的重要依據,包括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排放指標。

吳文章對指出,產能過剩也是市場經濟的結果,但作為重資產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超過實際需求10%以上,必然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葛昕指出,2023年鋼鐵行業實現利潤人民幣564.8億元,其中,中國寶武實現利潤人民幣316.1億元,約占行業利潤的56%,而其粗鋼產量僅占全國的12.8%,這表明鋼鐵行業的龍頭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行業頭部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強,其他鋼廠則是越來越難賺到正向利潤。

能賺錢的企業,主要是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鋼廠,比如寶鋼,華菱鋼鐵和一些特鋼企業,而在目前的國內鋼鐵行業中,大多數鋼廠還是在同質化競爭,以前是建築鋼材同質化,現在連板材也快要殺成紅海了。

葛昕認為,目前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更多是結構性過剩:低端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並存,同時終端用鋼需求的結構性調整,也在向供給端傳導。

從2023年主要下游產品的產量資料來看,汽車、船舶和家電用鋼維持了一定的用鋼增量,但與房地產和基建密切相關的工程機械與其他機械類用鋼需求呈現明顯的減量,其中房地產的下行更是帶來建築鋼材需求的明顯下降。

人民幣

延伸閱讀

中共高喊「台灣當歸」 稱1情況將不得不採斷然措施

勞部即起春安勞檢….石化、鋼鐵、營造、交通、量販等業皮要繃緊

碳費恐讓房價大漲3成? 環境部闢謠:影響不到1%

碳權交易上路股市漲定了?網點名「太陽能噴爆」小心這類地雷產業

相關新聞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大陸經濟復甦冷、前景不明 外資企業縮減人力降低成本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前景未明,令許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的虧損增加。路透社報導,不少機構已暫時擱置了在中國的計畫,甚至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