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對15簽署國全面生效 陸商務部:帶來實在的紅利

RCEP今日起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圖為2020年11月RCEP完成簽署。(歐新社)
RCEP今日起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圖為2020年11月RCEP完成簽署。(歐新社)

大陸商務部網站消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2日起對菲律賓正式生效,代表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商務部表示,RCEP將推進簽署國開放市場、促進貨物貿易流動,構成全面、互利和高水平多邊貿易體制,RCEP也將成為全球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對大陸企業而言,則能享有關稅減讓優惠、降低貿易成本,並創造穩外貿、增外資作用,帶來實在的紅利與實惠。

大陸商務部際司負責人表示,RCEP區域總人口、GDP總值、貨物貿易金額均占全球比重約30%,RCEP的全面生效將推進簽署國間貨物、服務和投資市場開放承諾,促進區域內原材料、產品、技術、人才、資本、訊息和數據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大市場」,並將有利於推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

事實上,除了2日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RCEP對東協其中9國,以及澳洲、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的協定已於去年1月1日生效,經過一年多時間運作,大陸商務部表示,RCEP為大陸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商務部指出,就「貿易」層面,去年大陸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額12.95兆(人民幣,下同),年增長7.5%,占大陸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0.8%;今年前4月,大陸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額為4.12兆,年增長7.3%,占大陸外貿進出口總額30.9%。

就「吸引外資」層面,去年大陸實際利用RCEP其他成員投資額235.3億美元,年增長23.1%;今年前4月,大陸實際利用RCEP其他成員投資額近89億美元,年增長超過13.7%。上述數據顯示,RCEP為大陸企業帶來實在的紅利和實惠,並協助企業降低貿易成本。

商務部指出,在RCEP架構下,去年大陸企業享惠出口貨值2353億元,享進口國關稅減讓15.8億元;享惠進口貨值653億元,減讓稅款15.5億元。2023年首季,大陸企業享惠出口貨值622.9億元,享進口國關稅減讓9.3億元;享惠進口貨值182.5億元,減讓稅款4.8億元。

商務部表示,未來將透過三點措施,持續推進RCEP帶來的貿易紅利。一是持續指導地方、行業、企業實施和利用好協定,進一步加強RCEP專題培訓,並聚焦石化、機電、輕紡、汽車等具體產業深入開展RCEP穩鏈固鏈專題培訓。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協定實施經驗複製推廣,商務部將持續為企業提供RCEP政策諮詢和答疑服務。

三是推動成員國高水平履約,深入推進RCEP機制建設與合作。商務部表示,中方將與各成員一道,持續推動RCEP關稅減讓承諾、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承諾落實到位,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規則義務充分履行。

此外,也將推動定期召開RCEP部長級會議、聯合委員會等機制性會議,並支持成立RCEP秘書機構,加強RCEP經濟技術合作。另將積極推動成員間產品和服務標準規制的協調對接,務實推進地區合格評定互認合作,為RCEP高質量實施創造更好條件,帶動地方和企業更加充分融入RCEP大市場,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大陸商務部 外資 菲律賓

延伸閱讀

大陸物流與倉儲五月份指數都下降 但仍處擴張區間

RCEP今起對菲律賓生效實施 15簽署國全面相互關稅減讓

陸快遞業務量 今年已500億件

台青組慢速壘球隊 一圓運動夢

相關新聞

馬雲拋售阿里股票?阿里合夥人蔣芳:馬雲一股都還沒有出售

針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家族信託公司,計畫減持1,000萬股,預計套現8.707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人才官蔣芳...

外商撤資變多 陸FDI連5月衰退

中國大陸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為人民幣九八七○點一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

王文濤會雷蒙多 關切半導體禁令

為落實「拜習會」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中美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十六日在舊金山舉行,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就美國...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 北京出手管制了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元,大興土木闢建基礎設施導致債台高築是主因之一。據外媒報導,北京當局已通令地方政府中止「有疑慮...

淘寶、京東雙11戰報 又蓋牌

中國大陸民間消費未完全復甦,「雙十一」購物節結束後,電商巨頭京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都未公布具體成交數據,只用「用戶規...

陸延長對我聚碳酸酯反傾銷調查

大陸商務部昨天公告,於去年十一月卅日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實施的反傾銷調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