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BC主播出包!挑眉對鏡頭比中指全放送 下秒隨即正經播報影片瘋傳

中印互相驅逐媒體 雙邊駐點記者恐將「清零」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1日強調印度長期無理打壓中國記者,中國不得不採取適當的反制措施。圖為毛寧日前主持記者會資料照。(美聯社)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1日強調印度長期無理打壓中國記者,中國不得不採取適當的反制措施。圖為毛寧日前主持記者會資料照。(美聯社)

大陸與印度自2020年6月發生邊境衝突後關係惡化,如今雙方分別以拒發簽證方式,變相互相驅逐記者離境。中國外交部5月31日指出,大陸駐印度的最後一名官媒記者,因簽證過期無法獲得展延將被迫離開印度。德國之聲日前報導,在大陸的印度記者也面臨即將「清零」的情形。

華爾街日報5月30日引述知情人士稱,新德里5月拒絕為在印度的最後兩名大陸官媒記者延展簽證,二位記者分別來自新華社和央視,於簽證到期後兩位已離開印度。報導稱,這「可能是(印度)自1980年代以來首次無中國官媒的記者。」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於31日例行記者會上證實,印方拒絕為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唯一的一名駐印度記者延期簽證,迫使其離境。此外,大陸另一名駐印度記者的簽證也已經過期。

毛寧表示,「長期以來中國媒體記者在印度遭受不公正歧視性的待遇。」她指出,2017年印方毫無理由地將大陸駐印記者簽證有效期縮短為3個月甚至1個月。並稱,2020年以來,印方拒不審批大陸記者赴印度常駐申請。

毛寧強調,「面對印方的這種長期的無理打壓,中方不得不採取適當的『反制措施』,維護中方媒體的正當權益」。她說,希望雙方相向而行,認真回應中方正當關切,盡快採取實際行動,為恢復兩國媒體正常交往創造有利條件。

針對媒體提問「反制措施」是否為拒絕為印度記者續簽簽證?毛寧回應,大陸一直積極為印度記者在大陸工作和生活提供協助和便利。「印度記者都是在座各位記者的同事和朋友,相信你們很多人也很了解,有的印度記者在華工作生活已經超過10年了,我們願意繼續這樣做」。

她重申,希望印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並且提醒「這取決於印方能不能和中方相向而行」,為大陸在印度的記者提供同樣的便利和協助。

印度媒體方面,今年初還有4名駐大陸的記者,但有大陸官員表赤,其中至少2人還未獲得返陸簽證,第3名印度記者則於5月被告知其官方認證被吊銷,但他人仍在中國大陸。顯示印度駐大陸的記者同樣面臨「清零」窘境。

中印於2020年6月15日爆發邊境衝突後,雙邊關係就陷入僵局。印度近年參與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大陸方面認為,該組織(成員還包括澳洲和日本)企圖包圍和鉗制大陸。

據德國之聲報導,今年4月初,大陸更改了中印邊境的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中國稱藏南地區)11個地點的名稱,大陸此一「標準化」措施引起印度強烈不滿。上周還傳出,大陸拒絕出席印度於具有主權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所舉行G20觀光會議。

印度 簽證 毛寧

延伸閱讀

路透:Tower和鴻海兩投資案進展遲緩 莫廸晶片製造挫敗

印度中小學校長訪台團:台灣更值得學習交流

印度中小學校長訪台團:台灣更值得學習交流

陸林草局:續推森林碳匯提升行動

相關新聞

陸雙重困境 外資減少外人不來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趁著幾乎完全封鎖邊境近三年的新冠防疫措施結束之際,中國富人今年已將數千億美元資產轉移出境。華爾街日報也...

馬雲拋售阿里股票?阿里合夥人蔣芳:馬雲一股都還沒有出售

針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家族信託公司,計畫減持1,000萬股,預計套現8.707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人才官蔣芳...

外商撤資變多 陸FDI連5月衰退

中國大陸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為人民幣九八七○點一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

王文濤會雷蒙多 關切半導體禁令

為落實「拜習會」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中美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十六日在舊金山舉行,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就美國...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 北京出手管制了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元,大興土木闢建基礎設施導致債台高築是主因之一。據外媒報導,北京當局已通令地方政府中止「有疑慮...

淘寶、京東雙11戰報 又蓋牌

中國大陸民間消費未完全復甦,「雙十一」購物節結束後,電商巨頭京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都未公布具體成交數據,只用「用戶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