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副教授升等未過屬違法否決 台大被判國賠10萬

冷戰國師季辛吉:冷酷的美國國務卿,變熱情的中國代言人

台版「柬埔寨案」受害女異鄉遭性侵 竹聯李振豪判2個有期徒刑18年

陸地方財政吃緊 武漢「登報」討債

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放緩,地方財政困難頻傳。湖北武漢市財政局近日更「罕見」登報,向200多家單位「公開」討債。(新華社)
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放緩,地方財政困難頻傳。湖北武漢市財政局近日更「罕見」登報,向200多家單位「公開」討債。(新華社)

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放緩,地方財政困難頻傳。湖北武漢市財政局近日更「罕見」登報,向兩百多家單位「公開」討債,大批政府機構如區財政局及多家國有企業也赫然在列,顯示大陸地方政府財政警報已拉響。

大陸歷經三年疫情衝擊,地方財政承壓巨大。據大陸財政部統計資料,今年一至二月,大陸全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為二點三八兆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僅百分之二。大陸全國稅收收入則較去年同期下滑;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五六二七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減二成九。

上海第一財經報導指出,除了一般公共預算外,以賣地收入為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續低迷。報導引述相關人士坦言,疫情放開後,防疫支出減少,不過,「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支出只增不減,鄉村振興、城市建設、抓發展壓力大。

地方政府面臨龐大財政壓力,終於也受不了了。據澎湃新聞,湖北武漢市財政局廿六日透過「長江日報」,發布整版的債務催收公告,列出二五九家欠債單位與欠款金額,要求償還截至二○一八年底尚未償還的欠款。

債務催收公告顯示,這二五九家企業和單位包含區財政局、科研單位,也有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子公司和少數民企。其財政借款資金不一,少則人民幣上萬元,多的甚至達到數千萬元,總額超過一億元。

其中,欠債最多的是東風武漢輕型汽車有限公司欠款約二三五三萬元,其次為武漢紅桃開集團有限公司欠款兩千萬元。

武漢市財政局也將武漢市下屬的五個區財政局列入借款未還單位,包括武漢市漢南區財政局、蔡甸區財政局、新洲區財證券國庫科、黃陂區財政局及江夏區財政局等。

據報導,武漢市財政局方面指出,去年遭受大規模退稅減稅、疫情反覆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一五○五億元,減少百分之四點七;今年第一季,武漢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五○八億元,年減達百分之八點五。

經濟觀察網引述分析,武漢市財政局列出來的欠款很多屬「歷史遺留問題」。上世紀末,財政部門借款給國企、事業單位,還有一些是以前政府為國企擔保產生的欠帳。

武漢市財政局此項公告疑似因「公開」討債引發熱議,長江日報電子版已將公告下架。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表示,三年疫情導致收支矛盾加劇。經濟放緩使原來依靠經濟發展的地方政府收入減少;房地產市場調整等使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收入銳減,加上抗疫支出等,一些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根本措施仍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政府的收入才能水漲船高。

武漢 疫情

延伸閱讀

中央明審查娛樂稅法 新北:反對減少稅收來源

宜蘭府會爭取54億鐵路高架配合款 吳澤成:不可能補助

陸稱給台灣新冠病毒序列 疾管署深夜駁斥:自美國資料庫下載

侯友宜辭職選總統要花上億元補選? 新北財政局這樣說

相關新聞

馬雲拋售阿里股票?阿里合夥人蔣芳:馬雲一股都還沒有出售

針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家族信託公司,計畫減持1,000萬股,預計套現8.707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人才官蔣芳...

外商撤資變多 陸FDI連5月衰退

中國大陸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為人民幣九八七○點一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

王文濤會雷蒙多 關切半導體禁令

為落實「拜習會」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中美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十六日在舊金山舉行,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就美國...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 北京出手管制了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元,大興土木闢建基礎設施導致債台高築是主因之一。據外媒報導,北京當局已通令地方政府中止「有疑慮...

淘寶、京東雙11戰報 又蓋牌

中國大陸民間消費未完全復甦,「雙十一」購物節結束後,電商巨頭京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都未公布具體成交數據,只用「用戶規...

陸延長對我聚碳酸酯反傾銷調查

大陸商務部昨天公告,於去年十一月卅日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實施的反傾銷調查,...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