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陸懲治統計造假 4月經濟數據變差

大陸正展開新一輪防範、懲治統計造假的專項治理行動。受此行動影響,原較樂觀的經濟運行數據變得更差,甚至轉負,或將呈現當前大陸經濟社會面實際現況。
「財新網」報導指出,根據不完全統計,二月底以來,上海、江蘇、廣東等十四個省份的下轄市區縣已召開「統計造假屢禁難絕專項治理行動動員部署會」或披露有關工作情況。分析認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大陸經濟數據短期內波動可能會加劇。
公開訊息顯示,這一專項治理行動自今年三月持續至明年二月,近期部分地區第一階段的自查自糾工作即將完成。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近日在研究報告中稱,可能受到統計造假專項治理的影響,近期大陸經濟數據波動加劇。從大陸全國層面看,在沒有外生衝擊的情況下,四月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按月錄得負百分之零點四七、負百分之零點六三,投資按月連續兩月為負。
在地方層面,張瑜稱,四月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了較為罕見的各省份數據一致向下的現象,例如卅一個省份中有卅個省市的四月工業增加值按年低於三月。此前如此之多的省份按年下行有兩次,均是各省生產受到重大衝擊的時候,一次是二○一九年四月,受增值稅率下調影響,當年三月搶生產;二是全國大範圍物流堵塞的去年四月。
中共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三月底發文,「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堅決查處統計違紀違法案件並督促通報曝光,遏制、震懾效應初顯。但從查處的案件情況看,統計造假不收手、不收斂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調研發現,少數地方通過數據打造發展假象;人為干預統計數據的方式由明轉暗,以提醒、打招呼等方式,授意在統計數據上做文章;統計造假指標涉及範圍更廣,開始向研發經費投入比、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能夠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指標蔓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