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天有眼發生大地震」引爭議 柯建銘道歉說原意

阿根廷傳奇教練過世!將足球升華為國家文化的球場哲學家

知名手搖飲小編「性暗示發文」遭撻伐 店長道歉:他自責大哭

陸一線城市罕見出現人口負成長 合計減少約27.5萬人

大陸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在2022年罕見出現人口負成長。圖為廣州地鐵搭車的民眾。(中新社)
大陸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在2022年罕見出現人口負成長。圖為廣州地鐵搭車的民眾。(中新社)

大陸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在2022年罕見出現人口負成長,尤其深圳是1979年建市以來首次衰退,去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766.18萬人,較2021年底的1,768.16萬人,減少1.98萬人,專家認為,廣州及深圳人口下降,主要還是疫情關係,企業用人需求下降、外來人口回流等因素影響,有很強的特殊性和階段性。

每經網報導,截至2022年底,廣州常住人口為1,873.41萬人,年減7.65萬人。此外,2022年,上海人口減少13.54萬人,北京人口減少4.3萬人。這也意味著,四座一線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均出現負增長,合計減少超約27.5萬人。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自2017年起,北京人口已連續六年負增長,累計減少近12萬人。上海此前也提出要控制人口規模,除2022年外, 2015年、2017年都曾出現過負增長。

而深圳、廣州的負增長,似乎有更多「轉折」意味。大陸官方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普查的十年間,深圳、廣州常住人口分別增長713.65萬人、597.58萬人,是全國增量最高的兩座城市。2022年的負增長,是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來常住人口首次下降。

專家認為,廣深人口下降,主要還是在疫情背景下,受企業用工需求下降、外來人口回流等因素影響,有很強的特殊性和階段性。隨著經濟發展重回正常軌道,廣深人口今年大概率將恢復增長。其中最明顯的佐證就是,今年以來,深圳地鐵日客運量不斷刷新紀錄,多次突破800萬人次;同樣,廣州此前也連續多時位居全國熱門遷入地(目的地)首位,地鐵客流飆升還曾登上熱搜。

廣州市統計局分析,在全大陸人口去年負成長85萬人的背景下,廣州遭受抗疫以來最嚴峻的疫情,加上春節因素的影響,大量市外務工人員提前返鄉,外來人口在短時間內的部分回流,造成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出現階段性收縮,根據電信運營商通信資料,截至2023年2月底,2022年12月廣州市流出的人口基本已經返穗,回流率達94.32%,常住人口規模回歸增長趨勢明顯。

對於深圳市人口數量出現首次下降的原因,人口學者何亞福表示,2022年受疫情影響,部分行業用工需求下降,導致了一些外省務工人員回流家鄉。還有一個原因是,深圳從2021年開始收緊落戶政策,把在深圳合法穩定居住、就業的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調整為10年。

一線城市 上海 中國人口 人口普查 北京 深圳 疫情

延伸閱讀

中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首次集體人口負成長

影/北市人口突破250萬可增第三副市長 蔣萬安盼打造友善環境

深圳漁業博覽會 登場

達標了!北市人口今達250萬 可增第三副市長

相關新聞

難滅陸客怒火!國泰航空深夜又道歉 宣布解聘3涉事空服員

空服員歧視不會說英語乘客事件持續發酵,為平息大陸網友怒火,國泰航空23日晚間在官方微博第三度發布道歉聲明,表示對三位涉事...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