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秀賢親上火線也沒用 觀眾罵爆「淚之女王」淪本土劇

竹科用水穩了!石門水庫水位回升2米 累計一周水量達1200萬噸

安全氣囊、車門打不開?華為問界M7電動車追撞起火3人亡 家屬怒:只問售後體驗

將放寬補教業?民間誤讀2月份官方發布條例 盼望落空仍執行「雙減」

中國經濟低迷之際,一些自媒體近來解讀2月份官方發布的條例是要放寬補教業。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這是對政策的誤讀,仍會執行中央「雙減」精神,不審批新的學科補教機構。法新社
中國經濟低迷之際,一些自媒體近來解讀2月份官方發布的條例是要放寬補教業。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這是對政策的誤讀,仍會執行中央「雙減」精神,不審批新的學科補教機構。法新社

中國經濟低迷之際,一些自媒體近來解讀2月份官方發布的條例是要放寬補教業。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這是對政策的誤讀,仍會執行中央「雙減」精神,不審批新的學科補教機構。

春節前夕,中國教育部官網發布「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有些社群媒體開始自行解釋部分條文,指行業監管即將適度開放,畢竟經濟承壓,打擊教培(補教)業影響就業,而且也無法杜絕學生補習的需求。

根據北京青年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與教育部相關司局在2月下旬進行了專題溝通,並發表聲明「闢謠」。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表示,上述條例旨在推動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既非「收緊」也非「放開」。對於學科類機構仍執行中央「雙減」精神,不審批新的機構,督促現有機構依法經營,防止泛濫並製造教育焦慮。

協會指出,對於非學科類機構,各地可依規審批新的機構,加強日常監管,推動合理定價,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導致整個中國補教業由盛而衰的關鍵,是2021年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通稱「雙減」文件)。此後學科補教市場巨變,相關企業或停業、或轉向非學科培訓及直播電商等其他領域發展。

根據財新網,上述意見推出的同時,官方也正式啓動條例起草工作。中國國務院2022年立法工作計畫明確提出「推動校外培訓監管立法」。經歷2年時間,上述管理條例日前發布並向社會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4年3月8日。這也是校外培訓領域在國家層面首次立法,官方稱旨在為校外培訓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

這一條例對「校外培訓」的概念作出界定:學校教育體系外面向社會開展,以中小學生和3至6歲學齡前兒童為對象,以提高學業水準或者培養興趣特長等為主要目的,有組織或系統性的教育培訓活動。

報導引述接近中國教育部的專家分析,總體上,這份意見稿的相關規定沒有超越先前的「雙減」文件,方向上沒有「放寬」或「收緊」趨向,而是將中央「雙減」精神上升到法治層面。

此外,這份意見稿在具體表述中更加周密,並為未來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行了適當「留白」。考量立法成本和周期,條文規範「宜粗不宜細」,「留白」能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留出空間,但不意味著現在會有所放鬆。

中共 北京 國務院 教育部 社群媒體 補習

延伸閱讀

港23條立法諮詢「逾98%支持」 意見書1.3萬少2002年8成

不要默許虐待特教幼兒 綠委籲教育部勿個案化

在諮詢期訪港 夏寶龍沒談23條立法…分析指原因:免嚇怕港人外資

52萬人受惠加薪!人總公告軍公教調薪4% 每年預算支出約110億

相關新聞

中國閱讀率調查平均破8成、逾3小時 陸網友吐槽:我都看小紅書

日前中國發布2023年全國民眾閱讀習慣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各類閱讀媒介和出版刊物在內,整體綜合閱讀率高達81.9%,比2022年提升0.1%,亮眼的數據卻換來許多中國網友吐槽,認為數據是在作秀。

廣東暴雨4死10失聯 撤11萬人

中國大陸南方連日暴雨,廣東成為重災區。據廣東省有關部門昨晚消息,連日強降雨導致廣東多地受災,已造成四人死亡,仍有十人失聯...

雷暴前夕廣州1秒變天黑 動物們園內狂奔

受颮線移近的影響,廣東省日昨迎來劇烈天候,廣州市「一秒入夜」,颮線過境期間帶來雷暴大風、短時強降雨。長隆野生動物園內,斑...

1條魚得罪人?陸女大生被迫帶病出操心臟病發 傳輔導員1惡劣舉動奪命

陸媒《新黃河》報導,多名網友爆料稱,吉林的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一年級女學生「小趙」有先天性心臟疾病,近日在早操過...

中國有網友發文調侃花蓮地震 微博刪留言封帳號

花蓮昨天發生強震,釀嚴重災情,地震發生後,中國社群平台微博出現不少「幸災樂禍」言論,微博官方稱已刪除調侃災難相關貼文34...

涉踢假球!大陸國足前教頭李鐵遭控收賄、行賄逾5.3億

大陸足壇近兩年掀起反貪腐風暴,其中揭開反腐大幕的中國國足教頭李鐵收賄、行賄一案,28日在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