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赴港旅遊風險增? 陸委會:「入境問俗」降低風險

陸委會副主委、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詹志宏15日表示,面對當前香港局勢,台灣民眾本著「入境問俗」態度,以降低台港交流風險。(記者陳宥菘/攝影)
陸委會副主委、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詹志宏15日表示,面對當前香港局勢,台灣民眾本著「入境問俗」態度,以降低台港交流風險。(記者陳宥菘/攝影)

疫情解封後,台灣與港澳地區的交流陸續恢復,不過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偶傳出有赴港台灣民眾因「涉嫌國安案件」遭香港當局指控或拘捕。對此,陸委會副主委、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詹志宏15日公布官方根據媒體報導之案例,整理可能違法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並強調本著「入境問俗」態度,以降低台港交流風險。

據統計,今年4月台灣赴香港旅客6萬2,000人,港澳到台灣旅客超過10萬人,詹志宏表示,「兩邊邊境放寬管制之後,雙方的人民往來非常密切」,但他也指出,近來香港局勢變化非常大,陸委會、策進會接到許多民眾電話詢問如何減少赴港風險,因此對外公布此表。

「行為樣態表」中列舉,有民眾曾在機車插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或在網路發表反送中相關言論,被依煽動他人分裂國家、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而遭指控或拘捕。或有民眾發起集資,為香港示威者提供學費和生活費,被依串謀作出具煽動意圖行為、洗黑錢而遭指控或拘捕。

民眾身上穿著的服裝也可能觸法。樣態表指出,身著「燭光真相」、「89 64 20」標語上衣至維園悼念「六四」事件,或身上帶有「六四」標語,都可能被指控有煽動意圖或在公眾地方擾亂秩序。表中也特別指出,港府正禁止以任何方式傳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提醒民眾切勿觸犯。

另,在台灣與港澳密集交流的現況下,詹志宏宣布,策進會下半年將再推出超過10項台港民間交流活動,分別在台港兩地舉行,內容包含觀光旅遊、水果展、文化交流、足球賽等,也有一場活動將邀請在台港澳學生赴金門交流,「從多元角度讓在台港澳人士更了解台灣,把台灣好的風土民情文化介紹給他們」。

在交流互動過程中,或可能產生意外狀況。詹志宏表示,陸委會與策進會今年4、5兩月已共同處理了6件港人在台的意外事件,如有民眾在台灣出車禍、受傷住院,都有前去關切、協助處理。

另,針對15日有媒體報導,一名擁有香港護照的旅客「Macy」搭機來台時撕毀「入國登記表」,並稱「你算哪門子的『國』」,詹志宏表示,既然到台灣就要依法規入境,「將來他如果不喜歡來,我們也不會歡迎他來」。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陸委會整理媒體報導之案例,製作出涉嫌香港國安事件的「行為樣態統計表」供台灣民眾參照。(圖/陸委會提供)

詹志宏 陸委會 香港

延伸閱讀

兩岸觀光開放 陸委會:應先循機制協商無關政治

政院停用函釋後修兩岸人民條例? 陸委會:沒必要性

海論供台青上千職缺 陸委會:目的和動機值得商榷

國台辦稱兩岸觀光不須協商 陸委會:現存問題要解決

相關新聞

不滿對台軍售 陸再制裁3美企

中國大陸商務部昨天以對台軍售為由,宣布制裁「美國波音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

遠東成關鍵 普亭訪哈爾濱

俄羅斯總統普亭日前訪問中國大陸,除北京,他還去趟哈爾濱。陸媒引述分析指出,哈爾濱是中國最有俄羅斯情結的城市,且在俄羅斯「...

習普中南海會晤 談烏克蘭危機

俄國總統普亭訪問大陸兩日,除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兩場會談外,十六日晚間兩人還在中南海舉行「小範圍會晤」,新華社報導,兩人...

習普會 中、俄將深化軍事協作

俄羅斯總統普亭昨天抵達北京,開始新任期後為期兩天的首度出訪,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其舉行兩場會談,表示要「進一步加強發展戰...

普亭訪哈爾濱成敏感詞 當地學校要家長盯好小孩「發文趕緊刪!」

俄羅斯總統普亭今天訪問中國,明天將轉往哈爾濱參訪「哈洽會」。有哈爾濱民眾爆料,當地學校日前通知家長囑咐孩子「要注意言論」...

國台辦懲戒台灣5名嘴 陸委會:北京對自身體制缺乏信心

大陸國台辦15日宣布,將推出「懲『獨』法律措施」,並稱因蓄意編造有關大陸的虛假訊息,對劉寶傑等五位台灣名嘴與其家屬進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