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直轄市6區沒大醫院 藍委:次醫區不調、生病南北跑

桃園6名立委支持次醫療區調整為3區。圖/立委邱若華臉書
桃園6名立委支持次醫療區調整為3區。圖/立委邱若華臉書

桃園人口快速成長,到今年3月已達232萬,是少數人口成長縣市,但卻面臨人口結構老化,醫療配置不均的問題。國民黨立委萬美玲點出,目前桃園市急性一般病總數僅7870床,平均每萬人口只有34床,在六都倒數,卻受到醫療次分區病床數限制無法擴增病床,以桃園次分區而言,多達沒有大型醫院,面臨「次醫區不調、生病南北跑」窘境。

但只要有新醫院要設立或是擴增病房,卻又受限「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有關醫療次分區病床數限制,因此檢討醫療次分區確實是當務之急。

萬美玲說明,1986年政府開始推動醫療網計畫,就將桃園市畫分為桃園及中壢兩個醫療次分區,超過30年未調整,其中桃園次分區包括大園、蘆竹、桃園、八德、大溪、復興、龜山,但大型醫院只集中在桃園與龜山,八德、大溪、復興、蘆竹等區都沒有大型醫院,只能跨區或跨縣市就醫。

萬美玲表示,她從去年開始對多次針對桃園市病床數不足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質詢行政院陳建仁院長,並成功爭取部立桃園醫院新建第二醫療大樓,且持續向衛福部要求重新畫分桃園市醫療次分區,將現行只有桃園、中壢兩區修正為三區,在不斷的努力下,目前衛福部已給予善意回應,預計最快在今年5月衛福部就會公告修正桃園醫療次分區。

同黨的立委邱若華說,她在3月初立法院政黨質詢的時候,就向行政院長陳建仁、衛福部長薛瑞元反映桃園市受限於現行兩個次醫療區的劃分方式,確實影響部分地區因為缺少區域級以上的醫院,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情況下,醫療品質也大受影響,次醫療區必須調整。

她質詢時也點出,桃園是六都中唯一尚未設置市立醫院的直轄市。以桃園八德的人口為例,去年區內的人口預計有21.3萬人,帶來地方發展但同時也呈現了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桃園市的八德、大溪、復興、蘆竹、觀音與大園等6區都沒有大型醫院,如果民眾碰上疾病只能南北奔走。桃園次醫療區域目前分南桃園、北桃園二個次區域,早年的規畫已經不符合現在人口急速成長的現況,衛福部要盡速來改善,重新調整桃園的醫療區域劃分為3個次醫療區域的可行性。

當時部長薛瑞元表示,次區域如果要重畫,必須要由市政府來提出規畫,由衛福部醫審會審查決定。以目前桃園2個次區域在北桃園次區域,其實每萬人50床這樣的上限已經快要達到了。有2家醫院已經通過了但是還沒有蓋好,一個是清大桃園附設醫院,另外一個是長榮的桃園醫院。如果以大溪、八德來看,其實離桃園區也滿近的,不一定需要往北跨到新北市就醫。

邱若華強調,衛福部的看法與桃園市的實況及需求有很大的落差,這當中林口長庚角色功能服務對象不限桃園是關鍵,她會在中央與桃園市政府督導這項業務的副市長王明鉅配合,繼續在中央爭取桃園市劃分為3個次醫療區。

萬美玲 衛福部 部立桃園醫院

延伸閱讀

桃八德埤塘公園跨單位合作優化管理 張善政:值得借鏡

內壢交流道旁大圳未加蓋…將退縮設右彎道 地方盼再改更佳

桃園腸病毒進入流行期 連3周幼兒學童急門診逾1200人次

厚生會新舊會長交接 韓國瑜笑稱當兩個月立法院長頭髮掉光

相關新聞

拱天宮擲筊進香日程 「粉紅超跑」5月2日出發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俗稱尾牙,也是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擲杯、擇日明年南下北港參香的大日子!下午1點左右,廟方...

竹縣意外死亡救助金30萬放寬年齡限制 設籍滿6月就符合

新竹縣政府今天宣布竹縣意外事故致死救助金將放寬年齡限制,原先僅補助年滿15歲以上的縣民,放寬後將能涵蓋更多弱勢族群,縣府...

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緊急停用 竟是有人在SPA池做缺德事

桃園市中壢區中壢國民運動中心昨晚上緊急公告SPA池發現排泄物暫停開放,引起許多運動民眾吃驚,市政府體育局今天下午表示,經...

獨/張善政小內閣異動 傳新任原民局長巫師身分超特殊

桃園市政府人事異動,原民局長陳姿伶因生涯規畫請辭,經市長張善政同意,今天辦理離職;據傳新局長人選已經確定,其學經歷不但橫...

新竹縣智慧城市跨大步 數據平台、客語智能客服服務上線

新竹縣推動智慧城市跨大步,將有兩項創新的智慧服務上線,新成立的數據平台整合竹縣既有開放及系統資料,結合開放資料集等資訊,...

為減少重複舉發引發民怨 桃園12/1起交通違規逕舉全面電子化

許多民眾都有違規停車遭開單經驗,如駕駛當下不在場,警方就會先開出「違規停車逕行舉發標示單(俗稱白單)」置放於違停車輛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