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陽明交大合校首張學生證出爐!右下角成焦點 在校生:像業務名片

遭爆與遠航掏空案律師喝咖啡 準交通部長李孟諺回應了

圍欄內的醫療1/入獄就醫難 他咳嗽2年...最後竟是癌末

余姓受刑人服刑期間咳嗽不斷,花了2年才發現自己罹癌,病況嚴重需切除喉嚨,如今無法說話,僅能透過筆談與人交流。記者曾原信/攝影
余姓受刑人服刑期間咳嗽不斷,花了2年才發現自己罹癌,病況嚴重需切除喉嚨,如今無法說話,僅能透過筆談與人交流。記者曾原信/攝影

50多歲的余姓受刑人,因故被判無期徒刑,在台南監獄服刑的18年間,先後請求假釋10多次未果,最後因罹患下咽癌末期,終於假釋出獄。幾乎身無分文,身上背著債務的他,好不容易才獲得中低收入、重度身障等社福保障,住在新北一處老舊公寓的隔間套房中。

余姓受刑人2018年開始,在監所中因咳嗽症狀就醫,家醫科駐診醫師認為是腸胃道問題,但數次胃鏡都查不出病因。好不容易爭取戒護外醫,到與監所簽約的台南醫院就診,仍查不出問題。身體愈來愈差,為爭取監外民眾習以為常的「第二意見」,他寫過無數張報告書、被駁回無數次,最終獄方同意他到成大醫院看診,在該院確診下咽癌第3期,假釋請求快速獲准。

「原先規畫假釋後,先到姐姐店裡當司機送貨,一邊尋找下一份工作維持出監後的生活。」余大哥說,自己在獄中多年,心境已有轉變,只希望出監後能和家人團聚,彌補10餘載的空缺,並謀生養活自己,不再讓家人擔心。孰料,卑微的希望,因罹癌被迫喊停。

出獄後,余大哥轉診至台大醫院重新檢驗,發現已是下咽癌第四期,經化療、電療無效,口咽潰爛,在2021年9月做了氣切,此後又接受喉嚨切除手術,完全喪失說話能力,只能透過寫字板筆談與人溝通,也因此出現自閉症狀,不太願意出門與人互動。

他至今定期在台大癌醫、台大醫院回診,總共要看7個科別,從三重的租屋處,先拖著病體騎車到捷運站,還要轉車二次才能到台大醫院東址。余大哥說,雖治療副作用頻繁,但至少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

余大哥在獄中耗時超過兩年,前後花費超過新台幣10萬元自費檢查、搭乘計程車戒護外醫,最終卻被醫師宣判已經末期。所幸胞姐、比他早出獄的獄友提供經濟支持,否則單靠他在獄中協助文書工作每月300元的勞作金,根本難以支付醫藥費用,「圍欄之內,看病是種奢侈。」

二代健保上路後,監所受刑人獲得健保資格。但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說,監所多與醫院簽約,由院方派醫師入監開設門診,但科別選擇受限,要尋求第二意見更是難上加難;監外尋常的儀器檢查,監內門診也未必能做。若要戒護外醫,監所評估時係以管理為導向,而非醫學判斷,加上監所地處偏遠後送困難,搭乘計程車動輒數百至千元的費用由受刑人吸收。

陳惠敏說,收容人入監後,社會救助法的中低收入戶身分中止,受刑人從事委託加工工作,每月勞作金多落在2、300元之間,能自行留用的比例更少,若無監外親友照應,受刑人根本不敢就醫。

假釋 受刑人 台大醫院

延伸閱讀

偽CAS認證混摻次級進口雞 台中4監所收容人全吃下肚...業者被起訴

刑事兩極化+國民法官讓刑期更長 收容人恐嚴重高齡化

彰化毒品通緝犯被逮落寞 警戒護到戶政與女友完婚放心入獄

親友直指不適合入監…陳盈潔入獄滿一周 桃園女監曝最新身體狀況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