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延宕!環團憂衝擊民生經濟、加劇通膨 籲盡快公布碳費費率

綠色和平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準備「有效碳費機制與公正碳費收入使用之規範研究」報告書,遞交給環境部。記者胡瑞玲/攝影
綠色和平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準備「有效碳費機制與公正碳費收入使用之規範研究」報告書,遞交給環境部。記者胡瑞玲/攝影

環境部原訂今年第1季決定碳費費率,但公布期程一延再延,環團不滿碳費費率期程持續延宕,導致企業碳焦慮,不僅讓有心減碳的企業無所適從,甚至淪為房地產假藉碳費之名,肆意推高價格,影響民生經濟甚至加劇通膨,呼籲環境部盡快公布碳費費率。

綠色和平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今天在環境部前召開記者會,共同發布「有效碳費機制與公正碳費收入使用之規範研究」報告,並將報告書遞交環境部碳費推動組長周仁申,盼環境部與碳費審議委員會盡快訂定碳定價,緩解社會碳焦慮問題。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徐祥誠表示,碳費費率持續延宕,不僅讓有心減碳的企業無所適從,房地產業也會假借碳費之名加價,衝擊民生經濟甚至加劇通膨;根據IMF今年2月發出的歐元區碳定價與通膨研究報告,顯示國際能源飆漲對經濟影響微不足道,也就是說碳定價對通膨幾乎沒有影響。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說,去年環境部耗時處理與減碳毫無相關的碳權交易所,卻忽略碳費機制與排放指標的設定工作,如今碳交所上路,但碳費毫無下文,碳交所也只能空轉。

呂冠輝說,今天遞交的報告是環團參酌過去國際經驗所完成,延續該報告及環境部過去的研究,認為在碳費時程嚴重延宕情況下,碳費費率應以500元起徵,才能在2030年順利達到碳排成本內部化的3000元價格。

環團強調,有效碳定價須每噸500元起徵且逐年提高,才能有效降低碳排,否則只會讓台灣距離淨零目標愈來愈遠;另也呼籲環境部須盡快公開包含優惠費率的衝擊評估報告,並於短期內密集召開碳費審議會、加速碳定價公布期程。

氣候署碳費推動組長周仁申事後接受聯訪時表示,對於環團遞交的報告書表示感謝,該報告是在2022年4月撰寫出來,環境部已對報告內容有所了解,事實上,該報告內容環團給予可行、具體的建議,均已納入氣候法。

周仁申說,後續仍會持續與公民團體及工商產業持續溝通;針對碳費相關子法預告期程,周仁申表示,一切按照法治程序推動,會盡快預告並在子法召開後的5至7天內安排碳費費率審議委員會。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徐祥誠(右)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左),呼籲環境部盡快公布碳費費率。記者胡瑞玲/攝影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徐祥誠(右)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左),呼籲環境部盡快公布碳費費率。記者胡瑞玲/攝影

環團 環境部 碳費

延伸閱讀

國土計畫不能再延後 環團盼準時上路

第3次碳費審議延至5月初 將討論碳定價子法內容

【重磅快評】無視中火2028無煤時程 賴清德不如蔡其昌?

422地球日環團會見總統 賴清德提「第2次能源改革」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最快明生成 對台影響程度曝光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天菲律賓東方海面已生成今年第一道熱帶性低氣壓,不排除明天到周末生成第一號颱風「艾維尼」,輕度颱風發展機...

台灣小米 將送進挪威「末日種子庫」備份保存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團隊本月廿五日將前進北極,帶著一七○...

包租公、股民優先?石崇良:健保補充保費調整已啟動修法

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衛福部將調整補充保費費率,包租公、股票族等擁有資本利得者恐受到影響。健保署長石崇良今表示,考量補充保...

規模5.2地震仍為0403序列 氣象署曝較有感原因

今天下午4點花蓮發生芮氏規模5.2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18.6公里 ,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