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治不好?香港母女跨海求醫 竟是「假逆流」轉身心科

國外醫師至員榮胃食道逆流中心,與吳文傑主任(圖中戴黑色護目鏡者)等交流內視鏡抗逆流逆手術。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國外醫師至員榮胃食道逆流中心,與吳文傑主任(圖中戴黑色護目鏡者)等交流內視鏡抗逆流逆手術。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一對香港籍母女跨海到台灣,向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主任吳文傑求診,認為自己有嚴重胃食道逆流,希望做胃鏡抗逆流手術,不過吳文傑經過檢測後發現,兩人是假性胃食道逆流,而轉介身心科診療後,確定是重度憂鬱,經治療後症狀改善。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全國胃食道逆流主診斷患者有近八十萬人,推估國人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有胃食道逆流。不過也有病患是假逆流,吳文傑說,真逆流原因有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口太鬆、胃的壓力太大如脹氣及食道太敏感等;但也有憂慮、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或更年期婦女及食道病變患者,都可能出現假逆流情形。

日前一對香港七旬母親和年近40歲的女兒一起到員榮醫院求診,希望吳主任幫她們做可治療胃食道逆流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七旬母說,她被胃食道逆流困擾多年,一躺下就感到胃液往上衝,胸悶、耳朵痛、頭痛,晚上睡不著,生活作息大亂,在香港求診吃藥多年也治不好,知道吳文傑是治癒胃食道逆流專家,為她們燃起一線希望。

吳文傑先為她們做96小時無線酸鹼膠囊檢測,將膠囊監視器放在食道裡面監控,只要胃酸反流上去,經過膠囊就會被記錄下來,結果證明並未紀錄到胃酸逆流;但母女仍深信有逆流,於是再接受24小時酸鹼導管檢查,將導管從鼻子放到食道,監測胃食道逆流,結果仍沒有食道逆流的情況,但患者仍要求手術,吳文傑果斷拒絕,並推測是心理因素,轉到身心科就診,患者服藥後情況獲改善。

已做了500多例胃食道逆流相關手術的吳文傑說,像這對香港患者是「假逆流」,如果勉強手術,不但效果不好,症狀還可能會更嚴重,要找出真正原因才是好醫生。

吳文傑說,要預防胃食道逆流,飲食習慣很重要,不要吃太酸、太甜及太油膩的食物,吃飯時要「乾溼分離」,不要喝太多湯湯水水,也不要常喝汽水、可樂等飲料,不抽菸少喝酒。

員榮醫療體系為幫助胃食道逆流患者,了解逆流原因與預防方法,3月2日下午一點到五點,在台中市金典酒店舉辦第一屆「金榮講」跨科會診終結胃食道逆流研討會,邀請精神科、胸腔外科、消化內科等全國知名醫院醫師與會,民眾也可利用員榮醫院及員生院區臉書,或員榮醫療體系youtube網站看直播。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憂鬱 醫師

延伸閱讀

全港加裝2000組監視系統 可搭載AI人臉識別

好讀周報/史上第一次!在地球操作太空機器人手術 最大難題是延遲

這家美式大賣場讓香港人也瘋狂 旅行社甚至推專屬血拚行程

香港民運人士罕見公開抗議基本法23條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國衛院10年追蹤研究 空汙增中風死亡率

國衛院公布 長達十年的追蹤研究

2波東北季風影響!輻射冷卻早晚溫差大 低溫跌至17度

天降涼雨逐漸趨緩,中央氣象署今天表示,未來一周受到2波東北季風影響,天氣穩定、水氣較少,但因輻射冷卻,早晚溫差大,北部、...

今防大雨!北台最低17度 吳德榮:周三起3天輻射冷卻最低15度

要帶傘及外套。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今鋒面快速南下,各地有局部陣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