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接連罹「癌王」!餐桌1習慣害慘他們 醫揭秘「排便3警訊」能救命

外科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除了與「餐桌習慣」息息相關,排便時的「3個警訊」也需要留意。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外科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除了與「餐桌習慣」息息相關,排便時的「3個警訊」也需要留意。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國健署公布統計數據,10大癌症大洗牌,肺癌躍升為發生人數最高的癌症,大腸直腸癌則位居第2。不過作為曾連15年居於首位的癌王,大腸直腸癌仍不容小覷。大陸杭州就有對老夫婦不明原因先後罹患腸癌,因而納悶:「難道癌症也會傳染嗎?」針對罕見情況,外科醫解釋,罹癌背後其實和老夫婦「1餐桌習慣」息息相關,並提醒,大腸直腸癌是「最好預防」的,但多數人都忽略了排便的這3個警訊。

根據陸媒「杭州網」報導,老夫婦晚年在家中帶孫子,73歲的妻子表示,原先就有痔瘡、便祕、排便出血且不規律的症狀,「以為工作久坐落下病根,就沒有放在心上」,病況卻從2022年6月起突然加重,腹痛、腹脹多月,幾乎排不出糞便,終於忍不住做了檢查,結果竟是罹患大腸直腸癌。而78歲的丈夫在一年後,也緊接著確診為結腸癌,夫妻一前一後都罹患腸癌,讓他們納悶「難道癌症也會傳染嗎?」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劉凡隆解釋,「夫妻腸癌」的狀況並非首次出現,也與遺傳或傳染無關,問題多出在不良習慣,夫妻磨合多年後,生活習性往往越來越像,「當其中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習慣時,便容易影響另一方」,才有了「癌症好像會傳染」的錯覺。此說法並不代表雙方定會一起罹癌,而是提醒患者要重新檢視生活方式。

在進一步了解老夫婦的生活習慣後,劉凡隆也發現,導致他們雙雙罹癌的元兇,與長年的「餐桌習慣」息息相關,老夫妻性格節儉,經常將隔夜菜與新菜炒在一起,平時喜歡吃醃肉、醬鴨、滷鴨、鹹魚等重口味菜色,老翁每晚更要喝上土燒酒才能入睡。

劉凡隆指出,隔夜菜、醃菜醃肉、油炸加工食品、過量飲酒都是誘發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他強調,尤其隔夜菜和醃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較高,會在口腔、胃和腸道中與「胺」結合為「亞硝胺」,「這種1級致癌物有誘發食道癌、胃癌、腸癌的高度風險」。

劉凡隆表示,大腸直腸癌最大的特點是病程發展較長,從腸道內的小肉芽變為大腸直腸癌,往往需要5年以上時間,「它是最好預防的傻子癌」,但多數患者經常等腹痛、消化道出血(血便)、消瘦、腹瀉、腫塊、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加重,甚至是腸阻塞後才就診,這時患者多已處於癌症中晚期,甚至錯失最佳手術時機。

至於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劉凡隆提醒,留意排便時的3個警訊「真的能救命」,並呼籲,年齡超過40歲或高風險族群(有家族史、飲食、作息不規律、長期壓力大、熬夜)每3-5年就要做1次腸胃鏡檢查,「這是大腸直腸癌篩檢的黃金標準。」

排便時的3個警訊

1. 糞便狀態改變:例如糞便形態異常、便中帶血。

2. 陣發性腹痛、腹部腫塊:早期疼痛可能不明顯或僅隱痛,後期會漸進式加重。

3.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次數增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大腸直腸癌 手術 生活習慣 癌症 罹癌 隔夜菜

延伸閱讀

前菁英教授瀕臨破產…退休4年「漏做1事」出事了 晚年生活唏噓淚崩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醫療院所強制口罩令解禁 疾管署: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衛福部疾管署今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

價值8億元!免費快篩千萬劑 8成下月底到期

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快篩試劑奇貨可居,疫情過後,卻是乏人問津,疾管署累計採購三點五億劑快篩試劑,仍剩餘一千多萬劑,其中有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