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去年11月罹胰臟癌…不敵病魔 華視、公視前董事長趙雅麗病逝

Google Maps「抓姦神器」1服務將消失限縮!網嘆:都靠它找回記憶

北巿東區女酒醉躺地…男趁機「當街交疊」 不雅影片瘋傳遭警送辦

全台膳食纖維攝取皆不足 國健署教導一招可達標

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18歲以下青少年及幼兒族群膳食纖維攝取量明顯不足。圖/國健署提供
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18歲以下青少年及幼兒族群膳食纖維攝取量明顯不足。圖/國健署提供

多數民眾上班上學忙,經常性外食膳食纖維攝取量少,其中又以18歲以下攝取最為不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民眾在外用餐可將麵包、白麵等精製澱粉,改為地瓜或糙米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建議選擇國產產品,並且多樣吃,以餐餐有全穀的方式攝取,可降低罹患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

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同時幫助身體維持健康體位。不過,國健署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一日建議25至30公克膳食纖維攝取,全台民眾膳食纖維卻皆未達足夠攝取量(AI),其中以1至3歲、13至15歲、16至18歲男女攝取量最為不足,僅有建議攝取量33%至38%。

林真夙指出,膳食纖維存在植物中,不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可刺激腸胃蠕動,使糞便易於排出。英國刺絡針期刊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其他國外研究也指出,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21%、高血壓風險15%、心血管疾病風險29%,以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針對民眾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林真夙建議,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她說,將三餐中精製澱粉調整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可達一日建議攝取量。

同時,民眾若想健康攝取穀糧,林真夙也建議,可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穀」的習慣。選擇當季當地的食材,增加食材多樣性不侷限單一種類食物,每餐也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現國健署與全台一萬多間超商、健康餐盒及飯店業者等店家合作布點,盼民眾能在餐廳與各大通路,購買及取得融入健康穀糧的餐點。

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以達一日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記者邱德祥/攝影
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以達一日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記者邱德祥/攝影

國健署 食材 高血壓

延伸閱讀

影/推廣膳食纖維 國健署號召民眾一起吃全穀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教吃「開心食物」助改善

不再重男輕女?國際女孩日 國健署公布嬰兒性別比改善

高麗菜、白蘿蔔、大番茄所含纖維量僅1公克!一圖看懂TOP20高纖蔬菜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你是幸運兒嗎?4位統一超商消費者獲千萬特別獎 有人只花了39元買飲料

財政部今日公布最新一期3~4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統一超商表示,共有4位消費者獲得千萬特別獎、2位獲得2百萬特獎、6位獲得...

千萬得主是你嗎?3-4月統一發票開獎 千萬特別獎號「44140251」

今(113)年3-4月期統一發票獎今天電視直播開獎。本期千萬特別獎獎號為「44140251」。獎金200萬元...

集體中邪?多名國中生入住飯店身體不適 精神科醫:著眼兩大誘發因素

花蓮縣某國中至屏東墾丁畢業旅行,今天凌晨約12點13分,屏東縣消防局接獲報案,有多名學生在旅館突然出現躁動、抽搐、想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