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阻詐再出招!信用卡消費延後24小時生效 銀行公會瞄準三大項目

伊朗總統直升機傳事故…強風大霧中「硬著陸」 內政部長證實曝現況

台灣與馬來西亞中醫學藥交流 衛福部長庚分享產發經驗

台灣馬來西亞中醫臨床醫療國際研討會圓滿落幕,雙方期待有更多的交流活動,以促進中醫藥的共同發展。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台灣馬來西亞中醫臨床醫療國際研討會圓滿落幕,雙方期待有更多的交流活動,以促進中醫藥的共同發展。圖/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今日表示,台灣中藥製劑外銷世界的量能原先年平均約10億台幣,因外銷專用許可證的清冠一號濃縮顆粒劑熱銷,2022到2023年中藥外銷的產能增加了20%至30%,是台灣中醫帶動中藥產業發展很成功的範例。疫情趨緩後趁勝追擊,林口長庚與衛福部聯手日前於馬來西亞展開中醫藥交流,促進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中醫藥知識分享,強化雙方醫師的專業經驗交流,並引領台灣中藥產業的參與。

林口長庚指出,這次活動9月17至19日於馬來西亞舉行,除了安排中醫臨床醫療國際研討會,並邀請多家中藥廠商展示最新的中藥產品,有來自馬來西亞的醫療專業人士包含醫院、診所、公學會、學校、醫學院、產業界約110人熱烈參與,深入了解台灣的中醫藥醫療與產業,並分享他們的豐富經驗。行程還拜訪了馬來西亞中醫界的重要單位,包括馬來西亞中醫總會、同善醫院及吉隆坡中醫診所,雙方更為未來之合作進一步的交換意見。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陳俊良計畫主持人表示,台灣與馬來西亞傳統醫藥交流非常密切,2020年到2022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只能改以試訊舉辦中醫臨床醫療研討會,分享中醫藥治療疾病及用藥方式。很高興今年恢復正常舉辦,為中醫藥的國際合作開啟新的大門,也為患者提供更多高品質的中醫療服務,達到雙贏目的。

衛福部中醫藥司黃怡超司長致詞表示,今年活動是台灣中醫藥國際交流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有助於加強台灣與馬來西亞的中醫藥合作,推動台灣中醫藥在國際醫療領域的發展。台灣的醫療制度是中西醫雙軌並行,中醫已經納入全民健康保險,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中醫藥發展法並由總統公佈實施,確立了中醫藥永續發展及增進全民健康福祉的政策方針。

今年中醫臨床醫療國際研討會分「中醫臨床應用交流會」及「中醫臨床病例實作交流工作坊」。前者規畫以中西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從中西醫的觀點談脂肪肝及早期糖尿病的防治,和新冠肺炎及其後遺症的中醫治療等3大主題,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和馬來西亞的中醫師主講,分享案例治療心得。

中醫臨床病例實作交流工作坊規畫下肢傷科手法介紹與示範,慢性腎臟病中醫治療案例討論,及高齡中西醫整合治療案例討論3大主題,提供中醫診療技術的示範和推拿的實際操作,以及濃縮中藥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多位中醫權威專家包括楊賢鴻教授、陳俊良教授、陳星諭副部主任、楊宗憲主任、魏禎瑩主治醫師都出席活動。

中藥 中醫 衛福部 長庚 馬來西亞

延伸閱讀

亞運自由車/男團競速賽遭逆轉 與女團皆以第4名作收

中國夫妻馬來西亞度蜜月、揭民宿藏針孔攝影機 當地警方回應

陽明交大中藥淨冠方助減毒防護 美國電商上架

反對陽交大超額設中醫系、要求下台 中醫全聯會長喊冤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永豐化學造假被停業 醫院輸液告急

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

聯經慶祝50歲 邀10作家開講

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聯經出版公司以「聯結的力量」為主題,籌辦論壇,請來十位不同領域作家各自談述觀點,希望藉由知名講者的暢...

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