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幫朋友過生日卻遇死劫…高雄17歲少女無照騎車 閃違停遭大車輾斃

影/金門「迎城隍」慶典登場 封街6小時民眾擠爆後浦

113會考/錄取明星高中「這兩科」是關鍵 補教:基北區域高中門檻恐下修

胎兒出生8天因這遺傳疾病死亡 醫:3情況建議篩檢

吳女士(左一)第一胎孩子因腎臟疾病「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死亡,第二胎先經基因篩檢後生下,如今已8歲。圖/長庚醫院提供
吳女士(左一)第一胎孩子因腎臟疾病「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死亡,第二胎先經基因篩檢後生下,如今已8歲。圖/長庚醫院提供

吳女士27歲生下第一胎,30周產檢時卻發現胎兒羊水過少,經檢查排除母體病因,醫師判斷應為胎兒腎臟疾病所致。但超音波檢測腎臟並無異常,妊娠33周後,胎兒於腹中呼吸窘迫,緊急剖腹產子,並將胎兒直接送至加護病房,8天後不幸死亡。經組織切片檢查及基因分析,確診「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且父母均為帶因者。醫師建議,育齡婦女若曾發生羊水過少、新生兒不明原因死亡、新生兒極度低血壓3種情況,建議應接受基因檢查。

吳女士表示,當時孩子在加護病房不斷哭泣,卻找不出病因。醫師建議不再急救,否則就算成功活下來,孩子未來人生將面臨巨大苦痛。簽下放棄急救書,吳女士心中仍相當煎熬,但看著孩子因無法排尿十分難受,終於放手讓其安心離世。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曾敏華表示,吳女士是林口長庚醫院收治的第一例自體隱性腎小管發育不良病患,過去9年台灣有約10位患者,因致死率高達9成,多數患者均已死亡;即使患者活下來,孩子也將面臨終生腹膜透析。長庚醫療體系收治的6位病患中,僅有1人因肺部發育較完全而存活,如今已5歲,但其腎功能只有常人的30%。

曾敏華表示,此疾病是一種自體隱性的腎臟疾病,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則胎兒四分之一機率罹病,與性別無關。臨床表現包括羊水減少、嚴重低血壓、腎功能衰竭、續發性肺部發育不良,目前並無可治癒的藥物或方法。他與團隊研發創新基因檢測,篩檢全台5000位健康受試者,發現帶因率約為1%,即推估全台有23萬人帶因。

他進一步解釋,由於致死率高,孕婦產前診斷相當重要,若發現胎兒帶病,則建議中止妊娠,第二胎則透過人工生殖排除胎兒帶病的可能性。育齡婦女若曾發生羊水過少、新生兒不明原因死亡、新生兒極度低血壓3種情況,即可能是基因帶原者,若有計畫懷孕,建議進行產前基因篩檢。

吳女士後來二度懷孕,係自然受孕,曾敏華在懷孕12周時取孕婦羊水檢測,確認孩童健康後順利產下。吳女士說,孩子目前相當健康,希望此篩檢模式列為孕婦產前篩檢項目,「其他媽媽就不會遇到像我們這樣煎熬的狀況。」

基因 懷孕 新生兒 醫師

延伸閱讀

胎兒死亡率9成 長庚研究:致命腎病全台23萬人帶有基因

基因超好!大谷翔平身高187公分哥哥顏值曝光 網友驚呼:也是大帥哥

桃園2寶媽「第3胎突臨盆」 勇消首次助接生成就感十足

35歲以上產婦占32% 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增高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永豐化學造假被停業 醫院輸液告急

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

聯經慶祝50歲 邀10作家開講

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聯經出版公司以「聯結的力量」為主題,籌辦論壇,請來十位不同領域作家各自談述觀點,希望藉由知名講者的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