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不再專屬富人 「CAR-T」力拚Q4納健保

健保署長石崇良出席「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發表會,說明新興醫療科技之健保政策展望。記者李青縈/攝影
健保署長石崇良出席「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發表會,說明新興醫療科技之健保政策展望。記者李青縈/攝影

再生醫療雙法在立法院審議中,若通過將是國內細胞及基因治療里程碑,但再生醫療被認為是富人醫療,若納入健保將對已經吃緊的財務產生不小負擔。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再生醫療不再是富人專屬,是每一個百姓都可以享受的,接下來力拚第四季也將罕病用藥CAR-T納入健保。

根據國發會預估我國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衍生慢性病、退化疾病、癌症等問題,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越趨需要被重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舉行「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發表會,探討產業現況與困境並且研擬發展策略,希望加速新興醫療科技落地,也拉近病患與新興醫療的距離。

石崇良與會,並說明如諾健生等基因治療收載健保的政策方向。他說,全球最貴的基因治療諾健生(Zolgensma)將於8月給付,陸續也有其他藥物等待納入健保,只要評估成本效益合理,健保一定納入,再生醫療不再是富人專屬。

以諾健生為例,一針4900萬元,但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終身有效。石崇良表示,HTA評估要考慮是否有替代性、對財務的衝擊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等面向,若以患者壽命六十歲來估算,平均一年花費約80萬元,而我國人均GDP約為3萬3千美元(約百萬台幣),比人均GDP還低,評估後認為尚可接受。為了減少健保財務負擔,健保署與研發生產諾健生的諾華藥研議,首次採取分期付款,預計分七期支付。

另一方面,治療白血病頗具效果的再生醫療製劑CAR-T也將納入健保。石崇良說,諾華Kymriah(祈萊亞)同樣也是一次注射終身有效,雖然價錢不會超過諾健生,但可受惠人數較多,對健保也是不小負擔,目前仍在討論中,力拚今年第四季納入健保。

依衛福部日前統計,目前國內已有7名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友,自費使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費用達1100萬至1200萬元。

另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處長劉韋博是「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的作者,考量健保財務狀況,建議統整多元給付方式來彌補缺口,以因應新興醫療科技,方法包括調整部分負擔、高價藥品差額給付、小病不給付、推行專款、新興藥物基金及商保協同健保等。

「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作者、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處長劉韋博建議,統整多元給付方式來彌補健保財務缺口。記者李青縈/攝影
「細胞及基因治療白皮書」作者、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處長劉韋博建議,統整多元給付方式來彌補健保財務缺口。記者李青縈/攝影

健保 基因 石崇良

延伸閱讀

秀傳體系總裁黃明和捐千萬 台大醫院將購置微創設備

7月健保部分負擔新制3/聰明就醫省荷包 兩件事必知

7月健保部分負擔新制2/慢箋要收部分負擔 醫憂慢性病控制

7月健保部分負擔新制1/門診藥費、慢箋、急診均受影響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進口百噸蘇丹紅辣椒粉 6人起訴

龍海同記公司負責人李彥廷被控以親友公司掩護,進口含蘇丹紅色素的辣椒粉來台,還拿合格產品送驗,取信下游廠商,連名廚「詹姆士...

暖化效應 登革熱恐因升溫北漂

地球升溫增加疫病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及推估顯示,近年登革熱的兩種病媒蚊分布,有提高海拔高度的現象和向外擴...

醫療院所口罩令 19日起全鬆綁

隨著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疾管署昨宣布,專家會議委員參考各國防疫作法,認為目前已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將「應該配戴」修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