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華開發資本明開會延攬王必勝任「資深副總」 開發金證實了

警界瘋傳!疑發文暗批黃明昭「終於滾去山上」 偵查隊長遭火速開鍘

一圖看大陸軍演機艦布署!國防部揭離台最近距離 無發射實彈、無禁航

長者端午頻吃粽可能腸堵塞 北慈醫師建議做三點安心吃

歡度端午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腸胃保健,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病的銀髮族群應少吃粽子或忌口。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歡度端午佳節的同時也要注意腸胃保健,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病的銀髮族群應少吃粽子或忌口。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端午佳節到來,不少民眾都會吃粽子應景,有許多長者在佳節期間更以粽子為每餐主食,導致腸胃科門診求診者增加。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龔子翔建議,主要食材糯米對長者腸胃負擔大,要食用建議以五穀雜糧類的粽子取代、每餐建議半顆為限,也盡量不要沾醬。

一名76歲的陳爺爺本身有糖尿病史,曾因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但因副作用造成慢性便秘,需長期服用軟便劑,他曾三天都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甚至連六天無法排便,吃了軟便劑也不見改善。龔子翔透過腹部X光與電腦斷層發現陳有腸阻塞情況,因此給予內科藥物治療,五天後腸蠕動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龔子翔說明,各種粽子主要食材都是糯米,但因本身纖維含量少,且烹煮後會產生膠質,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對年者者而言腸胃負擔大,原因在於隨著年紀慢慢增長,長者的腸胃機能會逐漸退化,包括腸胃道的蠕動變慢、消化液的分泌減少等,導致消化與吸收不良,進而導致腸阻塞。

龔子翔表示,腸阻塞指食物與水分無法通過小腸進到大腸,因而鬱積於小腸,導致小腸脹大,出現疼痛、嘔吐、腹脹與便祕四項臨床表徵,一般可透過內科藥物治療達到改善。

若是沒有及早發現被治療,小腸內累積的過多腸液會使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內的細菌會穿過屏障侵襲正常無菌組織和器官,此時便很有可能產生腸穿孔、腹膜炎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龔子翔建議,長者要吃粽子,從三方面需特別注意,包含食材建議以五穀雜糧類的粽子取代糯米粽,多選擇菇類、堅果類的內餡,以利腸胃消化;份量建議每餐以半顆為限,取代白飯為當餐主食;另外也建議盡可能不要沾醬。

此外,民眾應秉持高纖、低糖、低油、低鹽的「一高三低」飲食原則,搭配川燙的深綠蔬菜,維持營養均衡;餐後也要記得進行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踩腳踏車等,消耗熱量的同時也有益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龔子翔看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龔子翔看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左圖為治療前,影像中黑色區塊為氣體鬱積於腸道,導致腸阻塞;右圖為治療後,鬱積處明顯消散。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左圖為治療前,影像中黑色區塊為氣體鬱積於腸道,導致腸阻塞;右圖為治療後,鬱積處明顯消散。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端午節 粽子 醫師

延伸閱讀

高齡長輩可以吃粽子嗎?營養師授「6原則」健康安心過端午

北港農會這群媽媽徹夜未眠包粽 就為讓獨老吃現煮熱粽

粽子包啥最不優? 網點名「3邪惡食材」:只能單吃

「天價」粽子再現 人參鮑魚粽改成禮券避監管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台灣小米 將送進挪威「末日種子庫」備份保存

小米為台灣各地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也是唯一有完整祭儀的作物。國立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團隊本月廿五日將前進北極,帶著一七○...

包租公、股民優先?石崇良:健保補充保費調整已啟動修法

為解決健保財務困境,衛福部將調整補充保費費率,包租公、股票族等擁有資本利得者恐受到影響。健保署長石崇良今表示,考量補充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