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法律/不動產傳承的稅事眉角

這幾年來房價節節攀升,買房這件事逐漸成為許多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想,政府也陸續推出一些政策來維護居住正義,包括從2021年開始實施的房地合一2.0,以及2023年立法院祭出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也被外界認為是打擊房價的一記重拳,特別是限制私法人購屋的部分,是主要對不動產傳承造成一大衝擊的變革。

在一般不動產傳承上,最常見的三種方式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以及「有價買賣」,使用不同方式帶來的稅負效果及後續的影響都會有差異。如果贈與或繼承的方式傳承不動產,在價值認定上,以房屋評定現值與土地公告現值來衡量,通常會低於市場上真正買賣的市價。贈與目前的免稅額為244萬元,超過免稅額的部分則依累進稅率課徵10~20%不等;繼承方式的免稅額則為1,333萬元,超過的部分依累計稅率課徵10~20%區間。這兩種不動產傳承方式,除了免稅額及稅率不同之外,另贈與還需繳納土地增值稅及契稅,但繼承則不用。而假如是買賣,2016年之後取得的房地價值認定,用實際交易價格來計算獲利,課徵房地合一稅,依持有年數規範課徵稅率,持有年數愈短稅率愈高,稅率區間為15~45%。

日後出售時,若是透過贈與或繼承方式取得不動產,會以取得時的「房地現值」按照物價指數調整後作為交易成本,由於通常與成交價有較大的落差,相減後的所得很高,稅負也會比較高。相反地,如果是買賣取得,那之後出售的成本認定就是以「實際取得金額」計算,相比起來是高成本、利得較低,繳稅相對也較低。

另外有些人由於有家族的傳承規劃,透過投資公司以法人持有不動產,一方面統一管理資產,以股權平均分配資產給子女,避免因為個人驟逝而造成產權被多人繼承的紛亂情景;另一方面若不動產有出租收益,與營業相關的稅捐、修繕等支出也能列為法人費用,適用營利事業所得稅率20%,相較之下節省稅費。

但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的部分條文修正案中,其中一條規定將私法人購屋納入管制,避免私法人囤積住宅房,防杜後續轉為短期炒作的用途,使得這條路幾乎直接被斬斷。修法後,私法人購屋可以分成兩個區塊:「免經內政部許可」跟「須經內政部許可」。免經許可的項目例如金融機構依法行使抵押權或承受不良資產、依土地法優先購買共有住宅等九種情形。

如果是須經許可的部分,私法人需要提出使用計畫來評估必要性及正當性,比如說公司購買住宅作為宿舍,或是具規模性的出租,來供居住使用、還有做為都更危老整合使用的等等情況,而且私法人在取得房屋後五年內都不得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以防止短期炒作。可以看出這兩項都注重在不動產買賣目的必要性及正當性,必須為營業上需要,所以直接會對以法人持有不動產進行傳承規劃造成影響。

由於不動產傳承本來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建議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目的去與會計師或專家探討最適合的做法。(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部執業會計師吳文賓口述、記者葉卉軒整理)

免稅額 房地合一稅

延伸閱讀

資產交付信託一個月只能分配到一萬元 專家:退休人士僅剩兩條路可走

花14億買下「絕美必去島」卻不開發 信義打什麼算盤?

房市真回溫?專家揭數據「只剩年輕人在衝」

日本製雜貨輪卡台1年 船東繳不出800萬下周法拍

相關新聞

「繳稅懶人包」怎麼繳最划算? 達人整理超詳細圖表一次看懂

又到了5月的報稅季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方式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分享給朋友喔!

報稅懶人包…父母60歲以上可以直接報列撫養! 3族群免稅門檻不同

每年5月申報的是前一年度的全年所得,也就是說,今(113)年5月要申報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綜所稅是「家戶申報制」,成員有本人(納稅義務人)、配偶與受扶養親屬,列報扶養親屬。

兄弟繼承房產後做一事慘...要賣竟得多繳200萬稅金

不動產繼承眉角多,不諳稅法,往往就會付出慘痛代價。近日就有一件,一對兄弟繼承父親房產,因為不懂法令,一錯再錯,本來轉售不...

財部:網紅課稅參照新加坡釋指引 兼顧簡化與法理

網紅經濟大爆發,顛覆傳統所得來源思維,財政部將首度針對多元網紅獲利模式,參照新加坡釋出綜所稅課稅指引問答。官員今天表示,...

囤房稅2.0、租金抵稅…民團:遲來的半套居住正義

立法院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俗稱「囤房稅2.0」)及「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租金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並提高額度)。...

113年申報基本生活費20.2萬元 遺產六大扣除額提高

由於可支配所得提高及因應物價上漲等原因,明(113)年5月申報112年綜所稅時,包括基本生活費、員工伙食費免列入員工薪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