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誰能被錢砸醒?年終排行榜金融業13連霸 這產業最慘平均0.69個月

貝里斯籍貨船北竿擱淺進水 7人獲救、印尼籍船長失足落海亡

高雄冬日遊樂園開幕首日傳意外 男童玩「旋轉戰鬥機」後昏迷送醫

沒人看空了? 台北3月房市爆出久違大量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等五都公布今年3月的買賣移轉棟數,分別為台北年增34%;桃園年增16%;台南年增32%;高雄年增11%,僅台中年減1%。

總計五都3月共17738棟,月增59%,年增15%。累計Q1共48134棟,亦比去年同期增加30.9%。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相較於2月受春節長假影響,3月工作天數回歸正常,各都的買賣移轉月增率,也在比較基期低的情況下繳出亮麗成績單。

年增率方面,除了台中外,都會區普遍開出紅盤,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房市仍受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央行連續升息等政經干擾,買氣處於相對低檔,今年利空因素漸趨淡化,且3月下旬央行升息半碼的效應尚待發酵,使今年整體的買氣表現,優於去年同期。

各都當中,以台北、台南的表現最佳,台北3042棟,為近22個月的單月最大量,台南2894棟,也締造升格直轄市14年來的3月同期新高,且年增率部分,台北34.9%、台南32.7%,也高居各都第一、第二名,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張旭嵐表示,台北市衝出久違大量,首先是老屋重建開花結果,像是松山區去年Q4以來,就有危老案「敦化豐華」、都更案「民生鉑月」等新案陸續完工交屋,助攻松山區量能站上500棟,且松山區的敦化林蔭道,還遍布許多老屋重建的指標新案,完工之後,可望成為松山區與台北市的買賣移轉大補帖。

其次是小坪數低總價暢銷,在新青安優惠貸款的帶動下,首購小宅供給較豐沛的內湖區、中山區,買氣持續活絡,也讓台北市繼2022年5月後,單月棟數再度站上3000棟大關。

台南市不僅單月棟數創3月同期新高,Q1累計6865棟,同樣是升格以來的最佳紀錄。台灣房屋善化南科加盟店店東林鈺熏表示,台南的好表現仍歸功於南科,南科後續有三期園區的擴建利多,加上佔地約100公頃的FG開發區,預計今年開始交地,未來發展可期,所以近來不論是善化、新市,交易量逐步升溫,尤其善化今年初又迎來重磅大案「桂田磐古1」完工,該案量體超過350戶,一舉使善化躋身3月台南買賣移轉熱區亞軍。

今年3月台中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微幅下修1.3%,主要去年初交屋潮可觀的烏日、清水等地,今年交屋量下滑所致。烏日3月買賣移轉棟數93棟,年減67%,清水本月則為113棟,年減63%,年減幅度分居台中各區冠亞軍。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去年初烏日因有「夢幻誠」、「協和聚心」、「龍寶園臻邸」等多筆指標大案處於交屋期,清水也因台中港新市鎮的百戶造鎮案連番完工,締造3月同期大量,使兩地去年3月的比較基期高;今年兩地在交屋狀況回歸平靜後,量能均較去年同期減少約200棟,也讓台中整體的買賣移轉量較去年3月低調。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延伸閱讀

九崴電廠重新選址挑在南科旁 樹谷園區業者跳腳反到底

台中清水大排河水染紅 鄰近溝渠遭棄置紅色水性漆

影/台中清水大排蔓延2公里紅水 民代憂破壞高美濕地生態

羽球/連7年參與南科友誼賽 南科人為戴資穎集氣應援

相關新聞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饗饗爆食物中毒…同集團的「旭集」照樣去吃! 股添樂:會是近期最乾淨、體驗最好的

饗賓集團旗下品牌,一個人要價近2000的「饗饗」昨天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剛好我今天要去吃旗下另一個品牌「旭集」。

多少資產才會滿足?雨果「不同年齡追求目標不同」:存夠退休金不是一切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僅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文組該怎麼領高薪?過來人分享「服務業跳科技」:需要具備3種能力

之前蠻多文章討論文組職要怎麼領高薪,其實不少案例是進外商科技業然後擔任營運相關的職位像是Operation、行銷、客服、專案經理等等。

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求售 業界猜測:趁國際飯店紛紛入駐脫手

斥資80億元打造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傳出委託不動產公司標售,引發關注。據台中市飯店業者指出,李方艾美公開求售後,已有仲...

momo富邦媒謝年會 持續發展多元科技電商第2曲線

台灣線上零售業龍頭富邦媒(8454)今(28)日舉行謝年會,呼應20週年以「開箱下一個自己」為主題,邀請momo及富昇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