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甲媽南巡遶境東港驚傳集體食物中毒 69人上吐下瀉急送醫

北市信義新天地A8天降鐵鍊 下方正好是拍照民眾全嚇壞

富豪尋回被拐兒「送房送車補25年關愛」 他搖身一變成富二代

蘋鏈解密 去中化明顯

蘋果於官網公布最新主要供應鏈名單,兩岸蘋果鏈聲勢呈現「台廠穩、陸企降」的態勢。圖/路透
蘋果於官網公布最新主要供應鏈名單,兩岸蘋果鏈聲勢呈現「台廠穩、陸企降」的態勢。圖/路透

蘋果於官網公布最新主要供應鏈名單,兩岸蘋果鏈聲勢呈現「台廠穩、陸企降」的態勢,在最新入列的186家廠商當中,台廠「五進五出」,共計45家與去年持平,陸廠則是「五進八出」,共計49家、年減三家。

蘋果最新主要供應鏈名單透露美中對峙氣氛持續緊張下,蘋果「去中化」趨勢更加顯著,惟陸廠家數仍略高於台廠,仍是目前蘋果供應鏈業者最多的地區。另外,本次供應鏈名單總家數從上一次的190家廠商減至186家,也凸顯蘋果採購策略集中化。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舜宇光學等大陸科技指標企業都入榜,透露某種程度上,鴻海(2317)、大立光等台灣一線業者壓力延續。

其他入列蘋果鏈的知名台廠還包括台積電、日月光、大立光、玉晶光、台達電、國巨、南亞科、台表科、正崴、晶技、譜瑞-KY、燿華、華通、嘉聯益、台郡、先鋒材料、鋁合金材料製造商台灣穗高科技等。

在蘋果2020會計年度之前,台廠占蘋果供應鏈家數都高於陸企,2020會計年度為轉折點,蘋果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大量導入紅色供應鏈,該會計年度的主要供應鏈名單中,陸企達51家,首度超越台廠的48家,從那一刻開始,大陸成為蘋果供應商最多的區域。

蘋果2021會計年度的主要供應鏈名單中,台廠再遭擠壓,當時三家納入、六家移出;大陸供應商則是七家進榜單,六家移出,當時陸企數量達52家,台廠降至45家,差距進一步拉大,不過最新名單差距再次縮小。

若以名單中的生產或研發據點來看,最新名單中,據點總數428個,較上次公布數據的465個減少37個,但大陸持平、為149 個,仍為最多的區域。

蘋果最新供應商名單,只揭露該公司2022會計年度前98%在材料、製造與組裝的直接支出相關供應商。

原本蘋果是公布每年的前200大供應商,從2020會計年度開始,改為依前述方式揭露。

因此,可能出現即使部分廠商一直都在蘋果供應鏈內,但由於年度採購占比變化,在名單中納入或消失的情形。

業界人士認為,儘管大陸過去幾年在蘋果供應鏈扮演吃重角色,但蘋果執行長庫克為了避免供應鏈地緣政治風險,「適時削弱」陸廠影響力,拉升其他地區的供應鏈業者,以管理角度來看,絕對有其必要性。

另一方面,陸系鏡頭大廠舜宇光學本次入列蘋果供應鏈名單,也再度敲響台系鏡頭廠警鐘。

業界人士指出,大立光與玉晶光雖然目前穩坐iPhone手機鏡頭主要供應商地位,但舜宇光學追趕速度可能比外界想像快,未來很可能進一步威脅台灣鏡頭雙雄。

蘋果供應鏈 手機鏡頭

延伸閱讀

景碩未列蘋果供應商清單?業界解密關鍵在「這差異」

避免老後衰弱!哈佛研究建議多吃這類食物:特別是1種水果

蘋果與博通簽訂數十億美元協議 在美國開發5G射頻組件

蘋果WWDC將於6月6日凌晨1點登場 這3款新品果粉超期待

相關新聞

台灣大、台灣之星今合併後用戶破千萬 月租費最低149元起

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今(1)日正式合併,合併後,台灣大網內用戶擴大破千萬,不只通話優惠,更照顧多元族群,同時享受多元資費...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 大降價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業者面臨產能利用率六成保衛戰,傳出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指標廠為搶救產能利用率,大砍明年首季報價,幅度...

台積電熊本廠明年量產 日本官員學者組團來台取經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將於2024年底量產,可望帶動熊本成為日本半導體重鎮。因應未來發展,日本官員及學者來台取經,前往台積電中...

不再只有理工男 台積電高階女主管:保障名額給有能力女性

台積電攬才、培育對象向下探到女高中生,台北市教育局今攜手台積電舉辦「台灣高中女力科技論壇」,邀請台積電研發組織處長廖思雅...

半年為AI三度露面!董座林百里將現身站台 指標股廣達可期

隨著ChatGPT的崛起,生成式AI 掀起的浪潮勢不可擋,指標股英業達(2356)、廣達(2382)、緯創(3231)、...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向政府提出四需求 首要是供電穩定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侯永清今日指出,面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劇烈轉變,TSIA已彙整四大要點,向政府提出需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