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即時短評】投信業者要管財經網紅並不容易 死角在這裡
對於財經網紅的管理,金融業者認為,儘管金管會擬透過業者,來強化對網紅的管理,但因為金管會目前的權限只能管投信業等金融業者,不能直接管到網紅,因此,就會產生管理上的死角,倘若網紅自己製播財經節目、對外販售投資課程這些,金管會將無法透過投信業者去約束網紅。
隨著社群平台的發達,網紅是最近幾年熱門的新興產業,從旅遊到美食、購物,網紅代言比比皆是,但財經網紅的發言由於關乎民眾的投資安全,因此金管會現在高度重視。
但由於這些網紅很多都有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除了和投信業者合作之外,自己也會製作理財節目出售,倘若打開you tube,網紅在上面販售自製節目的比比皆是,因此金管會希望透過投信業者來管財經網紅,但仍有上述管不到的死角;對此業者指出,倘若和投信業者無關的網紅個人在社群平台的發言,恐怕有賴公平會的管理。
據業界行情,網紅的價碼大約數十萬起跳、倘若FB貼文,則從2萬至10萬,甚至20萬都有。近二年來,財經網紅產業鏈、財經網紅生態圈越來越壯大,網紅、金融業者(包括投信之外還有證券、銀行)是該產業鏈的主體,相關規範出來之後,一方面業者白花錢的風險大為升高,二來是網紅由於不願意簽署嚴格的合約把自己綁死,因此國內這二年急速竄紅的財經網紅產業鏈屆時會否大受衝擊,有待觀察。
而且,業者不見得叫得動網紅,甚至網紅挾龐大的社群平台上的觀眾,業者也怕被不友善的網紅「黑」掉,因此都得刻意作跟網紅的關係,因此事中的審查對業者而言有其難度,不少網紅不見得願意先把談話內容事先交給投信業者過目,這也將成為即使投信業者和網紅合作的自律規範上路,業者的執行難度仍相當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