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智堅轉戰商場復出了!出任永興資本總經理 背後是三立集團

LINE Keep免費儲存空間延後至這天終止服務!備份資料3招OK 可搭配「一人群組」使用

工讀生戲稱車禍死者「壓爛的腿肉末像肉燥飯」 高醫:已要求刪文

小心!假投顧、真詐騙 金管會教你一招識詐

「假投顧、真詐騙」橫行。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最近發現有詐團以在經濟部登記「一般投顧公司」,混充「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讓民眾誤信是真有其投顧公司而加入投資群組,最後遭騙。本報資料照片
「假投顧、真詐騙」橫行。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最近發現有詐團以在經濟部登記「一般投顧公司」,混充「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讓民眾誤信是真有其投顧公司而加入投資群組,最後遭騙。本報資料照片

「假投顧、真詐騙」橫行。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最近發現有詐團以在經濟部登記「一般投顧公司」,混充「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讓民眾誤信是真有其投顧公司而加入投資群組,最後遭騙,呼籲民眾投資前需小心查證。

民眾若透過經濟部查詢公司登記資料,應注意合法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登記營業項目應為「H304011 證券投資顧問業」,而非一般投資顧問業。

黃厚銘說,「一般投顧事業」和「證券投顧事業」最大差異是,前者不能提供有價證券(指股票債投資)的投資顧問,因「證券投顧事業」是金管會特許事業,但很多民眾沒注意,跑去經濟部查詢是「一般投顧事業」就誤以為是證券投顧業。

若是一般投顧事業承做有價證券的投資顧問,就視為非法投顧,依法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罰金。

據金管會截至10月底統計,民眾檢舉不法投資案件達703件,其中有明確不法事證、移送給檢調共96件、占比13.6%,提供給刑事警察局做情資有607件;相較去年同期檢舉734件,移送卻高達189件,占比25.7%,顯示今年移送檢調案件明顯下降。

黃厚銘說,一般違法事證明確才會移送檢調,若事證不明確,只能提供給刑事警察局做情資,今年移送檢調案件減少,可能多數是因違法事證不明確所致。

全案起因是金管會近期接獲外界反映,有不肖業者冒用合法金融機構、財經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或使用投資公司名義,誘騙投資人加入投資群組,進一步了解後,才發現是這些詐團以「一般投顧事業」混充「證券投顧事業」誘使民眾投資。

目前合法金融業者有三大查詢管道,一、金管會證券期貨局網頁建置「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業宣導專區」,可查詢合法證券商、期貨業、投信投顧業名單、非法態樣及投資警訊。

二、投保中心、期貨公會、投信投顧公會及證券商公會已共同設立反詐騙諮詢專線(2737-3434),三、相關公會也建置「非金管會核准之證券期貨業者及商品警示專區」,揭示可疑業者或商品相關資訊,供民眾查詢。

金管會表示,若民眾發現有違法經營投顧,也可以向金管會檢舉,檢舉專線是8773-4136。

金管會也提醒未經核准從事投顧業務者於經營社群媒體時,不應有使民眾誤解所發布的內容涉有經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行為;金管會已督導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強化對證券市場交易之監視查核,如發現任何人涉有證券不法交易情事,即依相關規定辦理,以維護投資大眾權益。

投保中心 期貨 詐騙 金管會

延伸閱讀

賴清德拋上市櫃IPO設最低薪審查門檻 金管會:請證交所、櫃買審慎評估

推動台灣接軌國際永續揭露準則 黃天牧:評估未來逐號認可

獨家/金管會重大變革 虛擬資產局組織法送交一讀

新型態詐騙!金管會示警「代辦追索」詐騙 「六字訣」要注意

相關新聞

國泰世華去年阻詐共12.8億元 持續精進行員攔詐知能

政府全力防範詐騙,金融業者也跟進,國泰世華銀行指出,2023年共成功阻詐1802件、總金額達新台幣12.8億元,臨櫃攔阻...

台股盤中大跌逾五百點 金銅股閃亮亮 佳龍攻上漲停板

台股16日開低走低,盤中一度大跌逾500點,超過1,500家股票都下跌,但金銅股卻表現強勢,相對其他族群抗跌,其中佳龍(...

網紅愚人節玩笑闖禍 造謠巴菲特買台積 恐判10年

國內一名財經網紅在愚人節撰寫巴菲特買回台積電股票的假消息,並以彭博(Bloomberg)新聞報導的名義發布,假消息被國內...

台灣網紅愚人節放台積電假消息被盯上 最重恐關十年

網紅在臉書上發放消息要注意了,即使聲稱開玩笑也將有刑責,最重恐將被關十年。昨天愚人節,有台灣網紅在臉書上亂開玩笑聲稱巴菲...

央行升息半碼 對民眾荷包影響一次看

中央銀行今日起升息半碼,重貼現率上升至2%,重回2008年12月水準。央行升息後,銀行也會跟進調升存款及貸款利率,雖然只...

現金預防性需求下降 兔年新台幣最高發行額增幅萎縮

中央銀行今(7)日公布春節前最後一個營業日(2月7日)台幣最高發行額為3兆8753億元,較虎年最高發行額3兆6873億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