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授2次「搭錯車」差點回不了家!高鐵員工教辨識列車停靠方式

老闆看過來!他離職退50個LINE群組心累 過來人推這軟體:假日不會被吵

台積電鳳凰城廠區驚傳爆炸!釀成至少1人重傷

AI數位金融顯學 新加坡駐台代表:台星合作潛力增

AI、數位金融領域受重視,新加坡駐台代表葉偉傑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星產業合作潛力增加,「科技不斷變化,相關發展也必須不斷往前走」,且去年新加坡民眾來台觀光達46萬人次,成為唯一到台灣人數超過疫情前的國家,雙邊人民、產業互動可望更加緊密。

葉偉傑於1991年獲頒新加坡政府獎學金後,前往英國就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Economics)並取得經濟學(榮譽)理學學士學位,也曾獲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於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取得國際政策研究碩士學位。熟悉政經變局、擁有數十年的外交工作經歷,葉偉傑於2020年派抵台灣擔任駐台代表。

今年是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啟動的10週年,葉偉傑表示,對於有著頻繁經貿往來的台星關係而言,10年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雙邊貿易總額不僅顯著成長,也讓產業與產業、人民與人民互動更為密切。

葉偉傑指出,過去10年內,不論是農產品或電子產業,台星雙向貿易與投資取得大幅度進展,也是深化雙方交流、創造成果的最佳例證。

他表示,ASTEP強化台星經貿關係,有助提升產業未來進一步合作,是雙邊經濟互動的重要基石。

近年新加坡積極投入科技產業的發展,而台灣半導體業是全球龍頭,日前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也來台辦論壇,雙邊互動頻繁。葉偉傑表示,外界大多認為新加坡產業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但製造業也是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同時試著提高附加價值。

葉偉傑說,在半導體先進製程領域,台灣掌握優勢,新加坡則希望將經貿場域、招商措施做到最好,包含居住環境、國際學校等,讓投資者判斷「在哪個地方生產,總體來說發展比較好」。

他說,外界認為金融服務行業從香港往新加坡移轉,事實上新加坡並未刻意這麼做,而是提高自身能提供的投資及經濟環境條件,讓投資者自然地做決定。

談到台星各領域交流,葉偉傑舉例,以旅客人數來看,去年新加坡民眾來台觀光達46萬人次,成為唯一到台灣人數超過疫情前的國家,而台灣赴新加坡的旅客人數也已恢復至疫情前8成,雙邊互動可望更加頻繁。

儘管台海局勢變化多,葉偉傑說,雙邊投資關係依然緊密,例如星展銀行(台灣)先前整併花旗消金業務躍升台灣最大外商銀行,長期來看經貿往來互動持續深化,近年台灣農產品外銷至新加坡的貿易額度也持續成長。

近年AI人工智慧、數位金融等領域的發展受到重視,而內定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未來內閣是「行動創新的AI內閣」。葉偉傑說,台星產業合作潛力增加,「科技不斷變化,相關發展也必須不斷往前走」。

至於綠能轉型可望帶動產業改革,台灣有2050淨零碳排目標,新加坡有2030綠色計畫,葉偉傑表示,這是相對較新的領域,每個國家有其國情布局策略,新加坡是城市國家,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大,台星可嘗試在綠能轉型上尋找交流與合作機會。

新加坡 疫情

延伸閱讀

全國與國際複製「關渡學」 台北市目標朝精準健康長壽

「關渡學」與「皇后鎮」台灣與新加坡推動健康長壽社區

金管會證實台股落入「窄基指數」 美系資金最快7月29日禁止交易台指期

文旦等農漁產品將可輸陸 黃偉哲重申:樂見兩岸融冰

相關新聞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4月出口低於預期但連6紅 近期展望如下了雨綠肥紅瘦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374.8億美元,較上月減 10.4%,較上年同月增4.3%,雖相比去年同...

賴清德出席工總理監事交接 理事長潘俊榮首提:建議政府考慮核能

工業總會今舉行理監事交接,準總統賴清德也應邀出席,新任理事長潘俊榮表示,工總與政府應該一起為企業界、產業界解決問題,而目...

放寬萊劑交換? 我爭取鳳梨、芒果輸美

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昨落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說,因鳳梨、芒果出口受大陸經濟脅迫,須打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