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攻占主席台被推下!沈伯洋「頭部重摔倒地」畫面曝光 救護車緊急送醫

產業供過於求 全年石化業出口 恐衰退三成

大陸21日宣布中止石化業12項ECFA部分產品優惠關稅,估計將使業者要多繳163億稅金,衝擊43萬就業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21日宣布中止石化業12項ECFA部分產品優惠關稅,估計將使業者要多繳163億稅金,衝擊43萬就業人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石化業去年以來處於谷底,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組長劉致中透露,預計今年全年石化業出口恐有兩至三成衰退。雪上加霜的是,占台灣石化產品出口84.4%的大陸市場,因大陸宣布明年起中止12項石化產品ECFA關稅減讓,更受衝擊。分析認為,在民生消費市場需求萎縮,加上大陸產能持續開出,石化業出現供過於求,景氣下行,預料2024年第2季才能慢慢復甦。

經濟部10月發布的經濟情勢報告顯示,化學材料產業與產業總關聯度高達6.0116,為各行業之首。石化業不景氣逐步影響末端勞動市場。近期台塑集團下的南亞鼓勵員工「優退」,儘管南亞在第一時間出面澄清,但相關訊息引起社會關注。畢竟石化業相較電子科技業在人力市場上較少耳聞變動。劉致中認為,在經濟狀況不好時,廠商會進行成本管控,而人事也是成本一環。

台經院產經分析師羅凱禎分析,2022年以來,大陸市場需求疲弱,整體「價揚量縮」,石化業景氣處於衰退的情況;今年也未能見好轉,全球總經形勢悲觀,下游製造業景氣、產銷狀況都不佳,再加上大陸石化業持續開出產能,導致「需求弱、供給擴大」,產品報價仍處疲弱,因此今年營運表現仍走弱。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石化產品生產基本上要維持開工狀態,產線具有持續性特徵。劉致中表示,大陸市場萎縮,但產能持續開出,導致產品愈來愈多,近期大陸廠商在東亞「倒貨」,導致包含台廠在內東亞市場業者叫苦連天。

「以前大陸本來進口產品,現在變成出口,這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本來就是供需問題。」業界人士指出,因為大陸產能很大,且都是一體化模式在做。在供需下,石化業景氣循環十分明顯,約七年一個循環。

羅凱禎分析,大陸在石化業發展政策逐漸朝實現完全進口替代的方向前進,對於一些大宗石化產品進口需求勢必逐年減少。對於我石化產業來說,大陸的角色會逐漸從主要需求市場轉向產能競爭。也因此大宗石化產品未來面臨到產能競爭壓力,獲利空間較悲觀,但高附加價值的塑膠原料產品衝擊相對小。

展望2024年,石化業者仍將面臨不少挑戰。羅凱禎指出,在石油輸出組織國(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政策、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下,預計會助推明年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所以對業者而言,原料成本支出勢必有所提高。同時業者也需要面臨石化產能價格競爭,且部分過剩壓力較高的石化品項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成本轉嫁壓力。

但在挑戰之中,也有正向訊號。羅凱禎說,今年石化業景氣已相對偏低,根據台經院景氣調查顯示,大多數廠商對於明年市場需求前景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大陸、東南亞與印度等外銷市場應該有機會復甦回暖。所以2024年石化業出貨量應有機會比今年增加。因此預判2024年石化業景氣應該是從2023年谷底呈現回升態勢。

俄羅斯 特徵

延伸閱讀

假民調、赴陸旅遊被招待 刑事局提醒注意介選手段

陸前財長樓繼偉:明年預算赤字最好維持在3.8%左右

歐盟鎖定反補貼調查之際 比亞迪宣布設匈牙利電動車廠

「考研熱」降溫!陸研究所考試今開考 考生數8年來首降

相關新聞

撥補台電導致略升…國債新高 每人背債27.4萬元

財政部近日公布最新國債鐘,平均每人負債廿七萬四千元創歷史新高,遭立委砲轟國債鐘破表;不過,財政部晚間火速發布新聞解釋,至...

缺工缺料…衝擊前瞻軌道建設 非軌道工程也受災

交通缺工缺料問題嚴重,各地公路、捷運工程進度大受影響,尤其政府推動前瞻計畫,軌道建設更成重災區;雙北捷運局都說,缺工缺料...

桃園頻停電 台電:供電有長程規畫、至2030年發電可淨增910萬瓩

桃園市近期頻繁發生停電事故,台電供電能力因此遭到更多質疑,台電今日對此表示,新增機組發電量高於退役的機組,遠程看到203...

【重磅快評】台灣能源轉型卡關了?

時序過了立夏,霧季接近尾聲,日照時間增加,照理說供電應該趨於穩定,但現況不然,無預警停電頻率增加,民眾的不便明顯增加,根...

4月出口低於預期但連6紅 近期展望如下了雨綠肥紅瘦

財政部今(8)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374.8億美元,較上月減 10.4%,較上年同月增4.3%,雖相比去年同...

賴清德出席工總理監事交接 理事長潘俊榮首提:建議政府考慮核能

工業總會今舉行理監事交接,準總統賴清德也應邀出席,新任理事長潘俊榮表示,工總與政府應該一起為企業界、產業界解決問題,而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