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職/當王牌就是要完投!村田兆治貫徹生涯的野球之魂

1990年10月13日,在小雨不斷下著,讓人懶得出門的陰沉天氣裡,羅德獵戶座隊在主場川崎球場卻出現大排長龍的人潮。當天的比賽,羅德要面對的是已經在九月底封王的西武獅。此時正處於西武的黃金年代,他們坐擁數一數二的投打陣容,遠遠甩開其他洋聯球隊,還在日後擊敗讀賣巨人,奪下這年日本一的寶座。
就在這場已經和球隊戰績沒有太大關係的「消化試合」,羅德派出的先發投手,是當時高齡40歲的村田兆治。這位來到人生第22個賽季的中流砥柱,前一年還是聯盟的防禦率王,讓人樂觀以為雖然年事已高,但還是老當益壯,往後再多打幾年絕對不成問題。
然而就在同年7月,村田分別對上日本火腿與大榮鷹時,卻都在球隊領先的情況下,於比賽中後段遭遇危機時退場。這對向來堅持「王牌就是要完投」的村田而言,自然是極不尋常的舉動。此時的村田已經察覺到,自己已經無力再繼續像過往那樣,每場九局甚至延長的比賽都能完全燃燒。他決定將1990年作為自己選手生涯的最後一年,而10月13日這場比賽,正是他在職棒舞台的最後一次亮相。
村田兆治生於1949年11月27日的廣島縣。小時候因為和父親一起去廣島市民球場看球,興奮之餘立下了打職棒的夢想。高中時的村田球速不俗,而且還有著渾重的球質,儘管所屬球隊並沒有打進甲子園,不過村田的好表現仍受到球探的青睞。1967年選秀會當時,原本在地的廣島東洋鯉魚有意延攬村田,但因為選秀順位比較後面的關係,村田最後是被東京獵戶座隊以第一指名選走,開啟了職棒生涯。
當時的日本職棒,正處在巨人隊九連霸的「V9」黃金時期。而讀賣巨人不只實力堅強,更是掌握了媒體資源,人氣上也是日職第一,並連帶使得其他中央聯盟的球隊跟著受惠。反而太平洋聯盟人氣低迷,別說是比賽沒有轉播,就電視節目播報體育新聞時,都常常只用比分字卡,草草帶過洋聯的賽事結果,報章雜誌也普遍對洋聯興趣缺缺。
村田加盟的東京獵戶座隊,不久就碰到財務困難。加上母企業「大日本映画製作株式会社(簡稱『大映』)」同樣經營不善,即使球團老闆永田雅一熱愛棒球,但得靠羅德集團的金援苦撐才能續命,也讓羅德擁有冠名權利,1969年改名為「羅德獵戶座隊」。1970年,羅德拿下洋聯優勝,儘管日本一惜敗巨人,但對永田而言算是了卻心頭遺憾,隨後便將一切經營權轉交給羅德隊。隔年年底,大映正式宣佈破產。
羅德全面接手之後,在1973年請來生涯400勝的傳奇投手金田正一執教。當時村田兆治雖然已經在職棒打滾數年,但表現並不穩定,特別是控球時好時壞,起伏差距太大。而金田在執教羅德之前,就曾經給予過村田投球方面的建議,讓村田決定徹底改造自己的投球姿勢,好穩定控球。
金田在訓練投手時,常要求選手必須發揮下半身的力量。村田在不斷揣摩之下,最後練就了在投球時,左腳大幅抬起,右腳微彎呈現「ㄑ」字狀,右肩大幅下沉後,再一口氣投出的豪邁姿勢。儘管一開始被隊友笑說姿勢太粗暴,但他卻成功靠這動作投出成績。這個像是投擲斧頭般的「戰斧投球(マサカリ投法)」,就此成為村田的招牌。
與恩師再會的村田,1973年起,連續數年都固定站穩羅德隊的先發輪值。1974年他拿下12勝10敗,整季防禦率首次降到2字頭的2.69,幫助羅德拿下聯盟優勝,與中日進行日本一大賽。在羅德聽牌的第六戰,村田一口氣完投十局,飆出11次三振僅失2分,成功讓羅德隊奪下接手後首次日本一寶座。
拿下冠軍的村田並沒有因此懈怠。他從觀察近鐵米田哲也的投球中,開始學習指叉球。雖然一度試著在睡覺時夾著球,並用繩子綁住入睡的方式習慣,不過因為手指疼痛的關係,僅嘗試一次之後就放棄此法。之後村田改成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例如用手指和中指夾住牛奶瓶或特製鐵球,開車、開門時也靠夾著的手指。甚至還有過自己夾著啤酒罐,讓妻子拉扯罐子鍛鍊的趣聞。
在嚴格的訓練下,村田徹底掌握指叉球的訣竅。1976年,他投出21勝11敗,防禦率僅1.82的頂尖成績,202次三振也是聯盟最多。加上這一年,村田往後一共有四次成為聯盟最多三振的投手。只可惜洋聯一直要到1989年,才開始表彰「最多三振」的選手,只與村田生涯最後兩年重疊而已,而這兩年他都不是聯盟三振王。
村田的指叉球究竟有多厲害呢?生涯657轟的強打捕手野村克也曾表示,雖然他能看破村田要投指叉球時的動作,但就算知道是指叉球了,卻還是會打不好。日職指叉球始祖,被尊稱為「指叉球之神」的杉下茂則認為,大部分日本投手投的指叉,在他眼裡嚴格來講都是「快速指叉球(SFF)」。但村田所投出的指叉,卻是毫無疑問的真貨。
1978年,落合博滿加盟羅德隊。這位日後曾拿下三次聯盟三冠王的強打,曾在剛入隊時,和村田進行練習式的投打對決。結果村田投出兩球,兩球都讓落合打斷球棒。這讓剛步入職棒殿堂的落合當震驚,見識到「這就是職業的實力」。往後落合因為打擊技巧高超,鮮少在賽季中有打斷球棒的狀況,甚至還有「一個球季只需要準備五支球棒就夠」的傳聞。除了映照出落合的打擊實力以外,更側面凸顯村田的球威。
不過就在1982年5月17日,村田因為右手肘疼痛就醫。經過多次診斷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韌帶受傷。隔年他到美國接受韌帶移植手術,一時之間只得先治療復健,無法上場投球,使得他經常得一邊改做其他練習,一邊大喊「要忍耐!」手術醫師Frank Jobe還特別告誡村田,要他即使傷好之後,單場投球數也不能超過100球。
然而1985年4月14日,村田就以153球完投失兩分的成績擊敗西武獅,拿下暌違1073天的先發勝,正式宣告村田「滿血回歸」。不過出於多方考量,羅德球團還是讓村田兆治「投一休六」,盡量在每次星期天時出賽。在當時投手分工還不明確的年代下,如此明確的休息間隔相當少見,村田也因此得到了「Sunday兆治」的稱號。
村田曾經比喻當時的職棒界,說讀賣巨人就像是超豪門企業,阪神虎等人氣球團則是知名公司。比起來他效力的獵戶座隊,簡直就像是下游承包的小廠而已。但即使球迷不捧場,仍無損村田滿腔的鬥志,不管投多少球,他上了場就是要力拼到最後。當時講到羅德隊最令球迷留下印象的三樣東西,就屬王牌投手村田兆治、三冠王落合博滿,以及破爛成經典的川崎球場了。
1990年4月8日羅德開幕戰,40歲的村田兆治先發主投,完投九局失1分拿下勝利,讓當時回鍋羅德當總教練的金田正一笑稱「還以為他成了化石,沒想到還活得好好的」。不過就從五月開始,村田的表現逐漸下滑。七月兩次力不從心的退場,讓他決定在這個賽季結束後高掛球鞋。
村田最後一場比賽,面對坐擁秋山幸二、清原和博、Orestes Destrade等強打雲集的西武打線,硬是繳出了五局無失分的好成績。加上郭泰源被羅德打線攻下四分,以及比賽因為下雨在五局裁定的關係,村田最終拿下一場「五局完投」的勝利。總計生涯215勝177敗,防禦率3.24。其中433場先發出賽,就有184場完投,在整個日職排名第16,且是前20名中唯一一個有在1990年代後出賽過的人。另類紀錄是村田的暴投次數也不少,生涯有12個球季是聯盟暴投王,總共148顆暴投則是聯盟紀錄,遙遙領先二三名的石井一久(115次)與新垣渚(101次)。
村田自認「先發並且完投,才是職業精神的展現,並對得起王牌的尊稱」,儘管轉型為專職後援,或許有機會延長職業生涯,但他覺得這樣會破壞他的「完投美學」,因此寧願直接告別球場。如今雖不幸離世,然而獨一無二的豪邁姿勢,以及上了場就投到底的拼戰精神,肯定還長存在球迷的心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