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梵關係將生變?梵蒂岡:盼在中國派設常駐代表

AI管理職位需求夯 專家:AI長沒有存在必要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

【文‧黃嬿】

每一次科技繁榮都會取代很多工作,但也會創造新的工作,1980 年代創造技術長,2008 年創造資料長,現在則是對人工智慧長需求若渴。但專家指出,人工智慧長很難發揮長才,而且當 AI 融入各種職位之後,這個管理職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1980 年代,運算能力進步導致資訊長和技術長大增,負責監督公司內部如何使用技術或開發技術。2008 年金融危機後,任命首席資料長是為了遵守新法規,並管理公司如何使用資料。這幾年,美國企業紛紛放棄元宇宙專家,轉向 AI,設立首席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長職位,英文簡稱 CDAIO (the chief data, analytics, and AI officer) 

這些負責 AI 的高階主管,必須對 AI 有深入技術理解、商業頭腦、領導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擁有道德和法律知識的人。去年,美國 400 多個聯邦部門和機構開始尋找首席人工智慧長,《紐約時報》也任命人工智慧計畫的編輯總監。

美國頂尖醫療機構梅奧診所 (Mayo Clinic) 也設立首席人工智慧長,任命專門研究 AI 的放射科醫生擔任該職位,他的職責是在每個部門培養一些數據和 AI 能力,譬如他試用一種新的人工智慧模型,可以透過超音波中的數據來幫助加快罕見心臟病的診斷速度。顧問公司埃森哲 (Accenture) 也增加一名首席人工智慧長,為客戶提供如何將 AI 融入業務的建議,埃森哲也正在建構 AI 工具,包括針對保險業的 AI 工具。

技術變化之快,這個職位很難跟上

AI 已經滲入各行各業,企業任命人工智慧高階主管角色,為的是幫公司應對該技術的風險和潛力,以及了解 AI 如何改變員工的生產方式。職場分享論壇 Glassdoor 表示,去年論壇上共有 122 名具有首席 AI 長或副總裁頭銜的人士加入,2022 年這一人數為 19 人。

然而,這個職位長久下來可能沒有存在必要,一些專家表示,技術變化之快,這個職位很難跟上。去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首席人工智慧和數據長注定會失敗。文章中提到的阻礙是,金融動盪和生成式 AI 的爆炸性增長,迫使企業專注於防禦性風險和監管任務,而不是專注於成長的前瞻性措施、增加客戶,以及創造新產品和服務。

已經有許多人工智慧長這個職務,因為協調不力、缺乏信任,以及對商業機會關注不夠而以失敗告終。LinkedIn 首席經濟學家 Karin Kimbrough 表示,AI 將從一項新興技術發展成為每個人工作的一部分,AI 將跨越許多角色,而且它將如此根深蒂固,屆時特定的 AI 職位就會開始消失。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延伸閱讀

4檔股票抽籤來了…最高預期報酬達93.58%! 專家:都非常適合抽到就賣掉

大陸快艇拒檢翻覆釀2死 專家:慎防中共據此支援海峽法律戰

駭客用ChatGPT強化網攻 微軟點名俄羅斯北韓伊朗

瘦肉精解疑雲規畫邀中市府? 食藥署下周召開專家會議

相關新聞

紅光照射減緩兒童近視加深 日本臨床研究六個月略有改善

近視通常是因眼軸過長,導致影像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嚴重時恐有失明風險。

離地球不遠 新研究:銀河系至少7顆恆星被「戴森球」包覆

擁有「戴森球」技術的文明比地球還要高等,根據一篇新研究,科學家指出銀河系至少有七顆恆星被戴森球包圍,未來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等強大儀器對這些恆星進行後續觀測,或許有機會找到智慧外星生命跡象。

專家也錯估形勢 調查:現在想離職者比「大辭職」年代還多

生活成本急劇上升,人工智慧進逼與前兩年過度招聘,許多行業員工面臨裁員威脅。經濟學家認為,與兩年前大辭職熱潮相反,現在許多求職者者不高喊薪資福利,只求有份安穩的工作,但一項調查發現,完全錯估勞工心態,今年想辭職的人比大辭職時代更多。

塑膠添加細菌孢子 研究:「活塑膠」五個月內自我毀滅

最近研究發現,回收箱中的塑膠大部分都沒有被回收再利用,而是飄流世界各地,成為別的國家或是海洋的垃圾。包括聚氨酯 (PU) 這種製造手機殼到運動鞋的各種產品,也很少被回收。人類已經很難擺脫塑膠,最近科學家想出一個類似科幻小說的解決方案,在塑膠製造過程中加入細菌孢子,可以生產出自我毀滅的塑膠。

新階級鬥爭正在成形 研究:千禧世代貧富差距擴大

疫情後千禧世代因為資產增值,家庭財富暴增,擺脫十年內兩次經濟衰退的影響,但是最新研究發現,千禧世代之間的貧富差距是任何一代人中最大的,新一波的階級緊張和怨恨正在成形,由於差距過大,因此談論千禧一代的平均財富並沒有特別意義。

為何機器人跑不贏動物 研究:硬體強但整合遠不如生物

人工智慧系統、新型合成材料和 3D 列印尖端技術,製造出能測量體育場的機器狗、受長腿爸爸啟發的探索機器人等各種機器動物分身。但儘管投資龐大資源,機器人仍跑不過動物,科學家解釋,因機器人各功能整合能力遠不如動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