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語出驚人:花蓮大地震是「老天有眼」 要救台灣民主

父預立遺囑漏列土地 弟不歸還「依法辦理」為何遭翻盤?

美方壓力?藍委突取消太平島考察 馬文君曝原因擬改至5月18日出發

打小孩跟缺乏親職素養有關?人本促增加親職教育系統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源自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動活動邁向第19年。記者董俞佳/攝影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源自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動活動邁向第19年。記者董俞佳/攝影

近來多起兒虐事件引起社會關注,430國際不打小孩日即將到來,人本教育基金會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加入「與孩子立約」活動。人本指出,今年主題設定為「保護小孩人人有責」,並聚焦於幼兒家長教養處境,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以團體名義加入「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與孩子立約」行列,讓爸媽感受安心的幼兒成長環境並獲得更多教養資源。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源自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動活動邁向第19年。人本指出,根據衛福部2022年兒少保護個案統計資料也顯示,施虐者本身因素中,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最多(占42.3%)。因此,政府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提供完善且易於被家長使用的親職教育資源及支持系統。

人本指出,目前全台共有56所幼兒園加入立約,立約團體可獲贈10本《愛的手冊》,內含許多實用教養方法,也可進一步合作舉辦親職講座,提供家長正向教養與親職資源。

人本今天也公布今年幼兒教養問卷結果,從2006份回覆問卷中可以發現,相較於以往,現在父母對於不打小孩已有滿大共識,但尚缺乏較具教育意義的教養方法。

進一步看數據,家長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狀況,最多為「吃得太少、太慢、偏食、不專心」;其次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會尖叫、哭鬧、丟東西、撞頭打頭…等」、「已到睡覺時間還不肯睡」;另外,會打人(包含打大人)、不按照約定使用3C、去公園玩,該回家了還不肯走,以及有分離焦慮情況(例如一直黏著媽媽、去幼兒園時不肯讓爸媽離開)等。

家長最常用的處理幼兒行為狀況,最多為條件交換,例如你現在先把飯吃完,等下給你看電視;再來為獎勵或集點制度以及剝奪或取消權利,例如不講故事、減少3C時間; 語帶威脅,例如下次就不帶你去公園、不收玩具就把它丟掉以及責罵也有約三成左右使用;不理會以及打小孩則分別近兩成。

人本指出,位居前三名的條件交換、獎勵集點及剝奪或取消權利都是以實際利益去誘使孩子的行為,這或許能有短期效果,但無法真正讓小孩對該學會的行為有所認知而願意努力去做。面對幼兒,語言能力不是溝通要件,情感和需求的接納才是。此階段的親子互動模式更是奠定日後孩子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及思考發展的重要基礎。

為提升父母的教養知能,人本4月28日將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3樓媒體簡報室,舉辦《挺爸媽.護小孩─幼兒教養座談會》為爸媽提供教養眼光及方法,從大腦科學及依附理論談幼兒教養觀點,並提供各種實用好上手的溝通方法,歡迎家長報名參加。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即將到來,人本教育基金會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加入「與孩子立約」活動。記者董俞佳/攝影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即將到來,人本教育基金會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加入「與孩子立約」活動。記者董俞佳/攝影

小孩 幼兒園 幼兒教養

延伸閱讀

3大訴求補校安漏洞 國教盟促一年8小時親職假

影/高雄男不甘分手深夜撞前女友 狂毆1分多鐘強擄上車恐怖畫面曝

標線型人行道違規 中市單日開175張罰單

將掌交通部 李孟諺:打造人本、安全的交通環境為重要目標

相關新聞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