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iPad Pro神像化?廣告「從天而降」摧毀生財工具 藝術家氣炸:超不尊重我們

女大生「感冒住院打點滴」卻四肢癱瘓…醫院確定要賠1551萬

學術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8人獲獎 5位二度獲獎

教育部今天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國家產學大師獎致詞代表宋裕祺。記者董俞佳/攝影
教育部今天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國家產學大師獎致詞代表宋裕祺。記者董俞佳/攝影

教育部今天頒發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今年共有五位學者二度獲得獎項,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特別給予鼓舞。日前因中研院借調到行政院受討論的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也是頒獎人,他致詞時除了鼓勵恭喜獲獎學者之外,還用台語說自己很「高怪」(台語:頑皮),未來也想回到中央研究院繼續研究,讓現場與會聽眾莞爾。

教育部為鼓勵學術發展及獎勵產學實務研發合作,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並促進大學發展特色與鏈結產業,設置國家講座主持人、國家產學大師獎及學術獎,今舉行第27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第6屆國家產學大師暨第67屆學術獎頒獎典禮,頒獎給8位國家講座主持人、1位國家產學大師獎及17位學術獎獲獎人。

最高獎項國家講座主持人共有八位獲獎,分別是台灣大學講座教授、科技整合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王泰升、政治大學會計學講座教授吳安妮、台大天文物理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侯維恕、台大物理系暨研究所講座教授郭光宇、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劉正彥、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翁金輅、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傅立成、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友仁。

今年頒獎典禮跟去年一樣,也是由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陳建仁擔任頒獎人。現場許多得獎者都由家人陪同上台頒獎,場面相當溫馨。

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特別提到今年有五位教授王泰升、侯維恕、郭光宇、傅立成、翁金輅都是二度獲獎,實在非常不容易。她也提到,政府近年計畫性投入高教預算,整合產學研資源,期許讓優秀人才可以進入業界、學術界服務。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2023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3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4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六,就是人才培育的好成績。他提到,這些就是學者專家的貢獻,得以讓台灣在世界上被看到。

潘文忠表示,在蔡英文總統與陳院長的支持之下,教育經費每年都增加,今年達到3345億元是歷年最高,謝謝總統與院長全力支持教育經費,希望繼續增加。

行政院長陳建仁是國家講座主持人第一屆獲獎者。他說,當時拿到國家講座的時候很興奮,後來國科會主委劉兆玄邀請他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長,但他跟劉兆玄說已經拿到國家講座不可以當處長,劉兆玄跟他說可以暫時先當處長,之後再回去繼續研究。他致詞中也提到,未來也回到中研院繼續研究。

教育部表示,「國家講座主持人獎」累計遴選出165位國家講座主持人,是教育部最高學術暨教學獎項,除由任教學校配合提供相關資源外,教育部亦提供每位主持人3年合計600萬元的獎助經費,可供開設跨校選修課程、辦理全國巡迴講座,宣揚其研究及教學成果。

另,「國家產學大師獎」累計17人獲獎,獲獎人每人獲頒獎金90萬元;「學術獎」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學術獎項,累計487人獲獎,獎勵學術研究具傑出貢獻,獲獎人每人獲頒獎金90萬元。

教育部 蔡英文 行政院

延伸閱讀

外交部:史瓦帝尼王國總理訪台 將晉見總統蔡英文

柯建銘稱國會改革不適合法案「已丟垃圾桶」 黃國昌酸:不知總統怎麼看

影/立院質詢開天窗惹議 陳建仁:尊重立法院安排

黃國昌批衛福部社安網專報鬼混 陳建仁回應了

相關新聞

教育部將推青年基本法 年齡15或18歲起算成問題

蔡政府上任時就宣稱要推動「青年發展法」,立法院今召開「青年基本法」草案公聽會。專家、學者及立委在公聽會上討論該法涵蓋的年...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