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苗高中不足今年增4班 鄭文燦拍板增缺額數、補助經費

鄭文燦表示,竹北市正有一波入學壅塞,加上大新竹、苗栗都面臨高中不足,中央除補助地方經費外,將設立專案來解決。記者郭政芬/攝影
鄭文燦表示,竹北市正有一波入學壅塞,加上大新竹、苗栗都面臨高中不足,中央除補助地方經費外,將設立專案來解決。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人口近年不斷成長,就學需求大增,家長很著急,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到國立實驗高中與竹苗三縣市首長開會,拍板從今年113學年起國立學校增加4班,缺額不以初步規畫1699員額為限,採每半年滾動式檢討,並評估苗栗設立實驗中學分校,鄭文燦表示,竹北市正有一波入學壅塞,加上大新竹、苗栗都面臨高中不足,中央增加補助地方經費之外,將設立專案解決。

新竹縣長楊文科、市長高虹安、苗栗縣長鍾東錦、竹北市長鄭朝方,立委邱顯智、林為洲、鄭正鈐、林思銘、王婉諭都到場表達意見。國教署長彭富源提出增班政策,今年8月會先增加4班,分別是竹科實驗中學2班、新竹高工1班、竹南高中1班,依據去年11月會議,將與縣市政府合作到116學年時提供49班、1699個名額,初步補助經費10億。

不過,高虹安認為數據沒有這麼「樂觀」,市府計算不足2100人,3所市立高中預計增加14班,需要20億,希望中央補助更多經費。此外,竹市正規畫數位實驗高中,能否從此經費來申請?楊文科表示,竹東、竹北、關西等公立高中在113學年都未增加,盼公立高中增加班級數,目前縣立高中要增加27班、920個名額,總經費29.8億,盼爭取到5到7成補助款。

鍾東錦提出,竹南園區人口增加,盼中央設立實驗中學分校,留住苗栗優秀學生。竹北市長鄭朝方感謝中央重視,地方家長期待提前至114年並逐年增班,在多次溝通協調過程下,終獲得重視,同時也將偏鄉高中與技職體系的增班一併納入。

鄭文燦回應,最近接獲竹北許多家長陳情,盼將班級人數從35人提升至37人,目前傾向保留一班35人,維持教學品質,以增班、設校方式處理。缺班缺校的核心在竹縣竹北市、竹市東區、苗栗竹南頭份,縣市政府可依就近入學原則,重新計算員額、班級數、所需經費等重新送案,中央將全力支持,不以初步規劃的10億為限。

鄭文燦強調,行政院會根據實驗高中或完全高中等不同需求來支持,設校需要的建築設備及員額,中央也會支持,此外,苗栗縣希望增加一所實驗高中,會再請國科會評估。

邱顯智提醒,增班將會增加大量的教師、行政人員,恐成為竹苗縣市的財政負擔。林為洲認為,若只有增班,將壓縮教學品質與活動空間,增校增班應雙管齊下。鄭正鈐要求中央經費的挹注要一步到位。林思銘提出竹縣應增加國立高中職,才能解決就學問題。王婉諭認為不能只看整體量能,應重視區域均衡性,以及竹苗區大眾運輸困難,要解決跨縣市求學問題。

新竹人口近5年不斷成長,就學需求大增,家長很著急,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到國立實驗高中與竹苗三縣市首長開會。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人口近5年不斷成長,就學需求大增,家長很著急,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到國立實驗高中與竹苗三縣市首長開會。記者郭政芬/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到國立新竹實驗高中與竹苗三縣市首長開會。記者郭政芬/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到國立新竹實驗高中與竹苗三縣市首長開會。記者郭政芬/攝影

北市 新竹 鄭文燦

延伸閱讀

衝刺最後!王婉諭辦親子藝文活動 籲出門投票做選擇

林思銘提幼教及教育政見 強調過往政績是政見最好保證

蘇巧慧晚間新莊造勢 鄭文燦提蔡總統開車交接片酸藍白

竹北公園噪音惹議…王婉諭爆背後有藍營金主 林思銘特助遭影射

相關新聞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