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家級警報響! 連3震 上午9時35分花蓮近海規模5.1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沈建宏二度暴走洩「還有更嚴重的事」 怒喊:錯了不承認更可悲

桃園小2男童被父裸體趕出門!鄰居曝他悲慘遭遇不只一樁

學團發布校園心輔白皮書 教部允增輔導人員

由學生自發組成的EdYouth今天發布「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呼籲將大學專輔人力從現行1比1200,改善為1比800。教育部表示,已規劃今年起,先調整為1比900。

EdYouth發布的「校園心輔政策白皮書」,獲得台灣學生聯合會和多個大學學生自治組織連署,今天在台北召開的記者會,包括民主進步黨立委吳思瑤、台灣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劉書彬、中國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李玉嬋等跨黨派代表出席。

EdYouth提出6點訴求,包括第一,政府應公布學生自傷、自殺、憂鬱相關數據及結構性因素;第二,大專專業輔導人員調整為1比800;第三,全面推動各級學校「心理假」。

第四,學生輔導諮詢會納入具心輔或具特別觀察知能的學生代表;第五,輔導原理與實務納入師培必修課程;第六、將「情緒管理」與「自我覺察」納入下一波的118課綱。

EdYouth理事長李瑞霖表示,台灣學生PISA成績亮眼,但「幸福感」卻日益降低,比起追求課業卓越,應更重視調適身心狀況的能力,才能真正面對未來的挑戰。

白皮書主筆、目前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的黃莨騰表示,要建構一個完善的支持系統並不容易,包括從覺察情緒開始的情緒教育,以及家庭和親職教育、社會對心理議題的理解等,串連社會的資源,才能創造溫暖、安全的環境。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雅羚今天在記者會提到,近期新北市某國中命案發生後,社會關注身心偏差學生的輔導機制。但其實這個事件的加害者,有被辨識出並進入輔導體制中,問題出在社會安全網的轉銜。

黃雅羚建議,應由各領域專家一同召開個案會議,評估這類曾經觸法的孩子,回到學校會產生的影響和風險,以及學校需要什麼樣的量能和機制,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生活。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表示,近年政府一直有在調整政策,包括加碼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擴編校園心輔人力等,但仍然有不少「漏接」,導致學生自傷或輕生。她認為政策須持續調整,並呼籲各大學都應設置「心理假」,營造cozy(舒適)的心理諮商空間,讓學生願意走入。

民眾黨立委候選人劉書彬表示,教育體系應協助年輕人學會面對壓力、解決情緒問題。大專教師不像中小學經過完整的師資培育,學校應想辦法加強補強這方面的能力,例如強化導師制度,引入情緒教育和自我覺察等。

國民黨立委候選人李玉嬋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指出,只有心理健康是不夠的,每個人都還須「幸福感」,讓人們感覺到生命的幸福,補足心理的空缺。她也提到學校除了設立「心理假」之外,也要有配套的輔導措施,畢竟很多難關,不是請了假、躺在家裡就會自己好起來。

教育部今天稍晚回應,已於今年(民國113年)起增加補助經費,支持大專專輔人力達到1比900。同時也著重校園心理健康,補助相關活動和通識課程、培訓自殺防制守門人、補助精神科醫師駐校等。

教育部提到,近年各大專陸續增設心理假、身心調適假,讓學生遇到短期心理不適時,可請假平衡身心狀況。也呼籲學校遇到學生使用該假別時,應適時啟動關懷機制、連結相關資源,提供各類專業服務。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 情緒 校園

延伸閱讀

周春米從國境之南北上合體吳思瑤 串聯南北女力催票

影/周春米親送蓮霧 期望吳思瑤繼續連任、繼續服務

兩岸明星共唱明天會更好 綠委:操作認知作戰公然介選

楊志良失言掀波 張斯綱找女力助功 吳思瑤批張常做這事

相關新聞

教育部將推青年基本法 年齡15或18歲起算成問題

蔡政府上任時就宣稱要推動「青年發展法」,立法院今召開「青年基本法」草案公聽會。專家、學者及立委在公聽會上討論該法涵蓋的年...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