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甩演習?北市男逛大街嗆「不然要怎樣」 2女高架上自拍全網傻眼

「當作被鬼打到」柯文哲再批檢不正訊問:一次次傳訊逼證人認罪

南市漸進推動校校皆雙語 全市每校平均近2名雙語教師

台南市推動雙語教育,滾動修正,建立在地化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符應多數家長的期待。記者鄭惠仁/攝影
台南市推動雙語教育,滾動修正,建立在地化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符應多數家長的期待。記者鄭惠仁/攝影

為從小培養學生全球溝通力並落實教育機會均等理念,南市不分偏遠或市區,漸進推動校校皆雙語,統計1/3課程是雙語的學校已有36所、1/6課程有150校、1/9有88校,雙語師資821人,另全市已有396名教師取得教育部雙語學分班證書。各校依特性、師資及資源條件,自主發展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家長也逐漸看到學生的改變。

教育局鄭新輝說,為協助各校實現2030雙語教育目標,2021年率先建置雙語教育中心、雙語教學輔導團,並在行政與教學端,建置完整的配套措施與支持系統,今年3月更組成「雙語入校協作小組」,由具雙語教學推動經驗的教師,入校協作諮詢,協助各校漸進發展以學校為本位的雙語教學模式,讓領域雙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該領域的學科知識,也能發揮英語沉浸式的學習效果,達成雙語教學的目標。

坔頭港國小沈姓家長說,原本擔心孩子的英語程度會比不上市區的孩子,但學校在推動雙語教學計畫後,雙語課程及英語課程,已逐漸提升孩子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英語程度應該不亞於城市學校,孩子回到家裡有時也會分享在學校雙語課程學到的知識。

坔頭港國小老師分享,在接觸雙語教學前,原本以為課堂上要以全英文教學科,後來在學校雙語共備社群的陪伴下,才發現雙語教學並不是要用英語為主要語言教學,而是以中、英語為溝通媒介來上課。

高老師說,在學校雙語課程的安排與支持下,從完全不懂,到理解雙語教學對孩子確實可帶來不少好處,所教的是雙語音樂課,先把原本的課程解構再重新設計,將教學步驟切得更細,孩子學起來也沒想像中的困難,反而讓老師與學生玩得更開心、學習更有成就感。

台南市第一個推雙語政策的城市,將雙語分A、B、C3類,雙語課程達到1/3為A類、1/6為B類、1/9為C類,統計A類學校36所、B類150校、C類88校,雙語師資821人,全市已有396名教師取得教育部雙語學分班證書,另南市自辦雙語教師培訓初階共140人、課室英語種子講師285人,全市每校平均有近2名雙語教師。

教育局表示,各國對雙語教育的推動各有不同環境背景,沒有任何單一推動模式可供複製的,台灣必須走自己的路,也需要時間。南市雙語教育已推動有年,未來會持續穩健推進、滾動修正,並建立在地化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符應多數家長的期待。

雙語教育 鄭新輝 教育局 教師 台南

延伸閱讀

賴清德強調續推雙語教育「我們一定要學習國際語言」

20年騎樓不平未變 南市阿公提案「路見不平把路砍平」

南市登革熱再增298例 羅一鈞:及早規畫醫療資源調度

影/大雨狂炸 南市消防局深夜挺進白河山區救出40人

相關新聞

賴總統籲重啟陸生來台 大學問網站將開升學專區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兩岸重啟對話和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大學問網站今天表示,將開設「陸生專區」頻道,整理來台升學相...

國防藥學系招生人數12年增3倍 藥師:供需失衡非民眾之福

日前教育部允許國內三家學士後醫學系新增招生名額,引發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會議,協調衛福部與教育部,維持國內130...

醫師增名額爭議未止 29醫團聲明「反對招生黑箱灌水」

近期清華、中興、中山三校醫學系名額擴增爭議,已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制度邏輯是否被顛覆、政策承諾是否遭破壞的嚴重議題。...

遭控經歷涉假 台大副校長:爆料非事實、將採法律行動

國立台灣大學副校長廖婉君被爆料,她聲稱研究獲得數個國際通訊標準認證,但經歷涉嫌誇大不實。廖今天透過律師提出聲明,指未有違...

葉丙成請假接受性平案調查滿一個月 教育部:調查進行中葉持續請假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臉書發文涉洩露學生性平案個資,民進黨立委要求將其送性平會調查,葉丙成後來請假一個月,教育部性別平等教...

繁星錄取台大醫高中生科展作品遭撤獎 中市教育局說話了

台中一名高中生今年繁星錄取台大醫學系,其科展得獎作品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遭撤銷參賽資格與獎項;台灣大學將開會討論該生錄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