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62歲劉德華被傳「二度當爸」!親上火線回應

提告徐巧芯!吳釗燮:衝擊行政立法關係「很傷心」

被控拍攝持有未成年性影像!炎亞綸第四度出庭

天下為「公」?高中應屆畢業生入公立大學占比首破四成

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高中應屆畢業生繼續升學者,四成可就讀公立大學。此為台大校門口。本報資料照
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高中應屆畢業生繼續升學者,四成可就讀公立大學。此為台大校門口。本報資料照

教育部近日公告「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結果提要分析,受少子化影響,110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只有17.9萬人,其中普通科畢業生約占一半,其中約15.3萬名學生繼續投入升學,四成、6.2萬人進入公立大學,參照教育部往年統計,也是近年來入學公立大學學生占比首突破四成。

教育部統計指出,受到少子化影響,高中應屆畢業生人數近五個學年來持續走低。從106學年24.1萬降至109年跌破20萬,110學年則只剩下17.9萬人。

教育部分析17.9萬名應屆畢業生,受高等教育普及化影響,仍以普通科畢業生49.2%占大宗,其次則為38.2%專業群科學生,以及不到5%的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以及進修部學生。近五學年統計結果則顯示,普通科畢業生占比逐年增加,增7.5%,而專業群科占比逐年減少,約減少3.8%。

教育部也指出,應屆畢業生中約86%選擇繼續升學,而110學年升讀私立和公立大學的學生分別為57.1%、8.8萬人和40.2%、6.2萬人,另有少部分僅2.8%學生則選擇就讀軍事院校、二專、警察學校或赴海外大學就讀。

綜觀教育部近五年統計,109學年升讀公立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占比為36.9%,108學年為35.1%,107學年更只有32.1%,106學年則略高為39.1%,110學年近年應屆畢業生入學公立大學佔比首突破四成。

升學輔導專家、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按照目前教育部政策,公立大學受外加名額影響下持續擴編,部分私立大學則陸續退場,也許未來三年內應屆畢業生進入公立大學的占比有望達到五成。

魏佳卉也指出,部分公立大學如台北大學、高科大等進修部也收不少學生;加上軍校正期班、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警察大學等,嚴格上來說也算公立大學。讀私立大學的機會相較以往逐年降低,未來可說是天下為「公」的時代。

公立大學的窄門愈來愈寬,但近年來亦有教授認為,公立大學敞開大門愈收愈多,卻是讓不適合的學生誤入。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指出,排名前段的大學,應照人口比例減少招生人數,台灣的資源不多、人口減少,不要所有學生、學校都做一樣的事,而是不同大學要有不同定位,做自己該做且能做的事。

蘇文鈺以台大為例,台大最有資格承擔第一名研究型大學,但根據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經驗,學校若要做好研究,不是大學生、碩士生多,而是博士、博士後數量應充足,但台灣的頂大剛好相反。實務上,台大博士生、博士後應增加,碩士以下略少;成大的定位則可碩士生略增而學士略減,依照位置做該做的事。

蘇文鈺說,研究任務只有少數人做得來,政府不應迷信人多好辦事或屈服於業界壓力,若制度是把學生都盡量往前端的公立大學輸送,只會浪費國力、浪費學生生命。

升學 教育部

延伸閱讀

台南電器行老闆盧榮貴 連四年送中小學績優畢業生紅包

與海共舞挑戰自我 海大畢業生划獨木舟繞行基隆嶼

少子化技職體系成退場重災區 恐釀中階技術人才缺口

大學問網站:技職退場恐使技術人才拉警報

相關新聞

113會考社會衝刺/跨域多元題為趨勢 掌握長題不用慌

國中教育會考5月18日至19日登場,聯合新聞網推出會考衝刺系列報導,1日至3日為國文、英文、數學科,4日至5日為社會、自...

新北特教師減時數 擬8月起實施

台灣特教生人數持續增加,特教師負擔重,藍綠新北市議員昨議會質詢時,分別表示教育局研議降低特教師每周授課時數,盼盡快上路。...

「賽局理論」大師巫和懋 凌晨因病離世

以鑽研「賽局理論」著稱的前台灣大學名師巫和懋,今日凌晨因病離世,享年72歲。

偏鄉師久任獎金 遭疑變久等獎金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上路六年,立委昨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上,仍提到偏鄉教師流動率高、誘因不足以及行政負擔大等...

台大國發所教授每年可指導14生 教團:比例偏高

先前曾發生論文抄襲爭議的台大國發所,近日公布精進學位論文品質相關辦法,專任教授每學年最高可指導14人。教團今天表示,此上...

再籲召開全國教育會議 曾志朗:官方民間共商資源分配

520前夕,數個教育團體今天表示,呼籲新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履行召開「第九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政見。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指出,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