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心評工作專職化仍無解 教部:方向去了就回不來

特殊教育教師兼任特殊生鑑定的心理評量工作,讓教師不堪負荷,多數特教師甚至在「做功德」,工作量爆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逐條審查「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朝野立委高度共識應把心評鑑定工作回歸專業,若採兼任也要給予合理待遇,或設定落日條款。
教育部表示,要減輕特教老師工作量,專職化不是單一解方,包括從師生比、特資中心增加專職人力,以及如何引用醫療資源,應該要整體考量解方。另外,若入法將心評工作專職化,「方向去了就回不來」,需要更多配套及審慎規畫,不過教育部與立委立場一致,但需要時間做規畫。最終該條文保留,後續再討論附帶決議。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繼續逐條審查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心評專職化、分散式資源班師生比、特教評鑑等條文備受外界關注。
立委鄭麗文表示,台灣是先進國家,有專業執照心理醫師、心理諮詢師,特教鑑定工作應該要回歸專業,也就是特教生與幼兒鑑定應專責設置評估人員,在過度其間也應兼顧特教老師的工作量,在還未交給專業人員處理心評工作時,也應有合理兼任制度,不只是做功德。
立委林宜瑾表示,心評與特教評鑑是加重特教老師工作量的因素,心評工作是多數特教老師的噩夢,一旦遇上心評季節,就得耗費大量時間從事心評工作,從施測到撰寫報告,就要耗上二天,一位老師要評6至10位,至少需要半個月至一個月工作天。
立委張廖萬堅則提出修正動議,他表示,心理評量人員應以專職為原則,特教老師現在除了帶班,還要做心評工作,過去也發生特教老師借調去特教資源中心專職做心評,反讓特教生的老師變成代理教師,希望增加特教老師編制人力,就可以借調給特教資源中心進行心評,教學現場人力也不會鬧空窗。
立委吳思瑤表示,特教老師工作量因為心評工作已爆量,就會影響到教學工作;另也要思考專業性,一位特教老師訓練是在教學現場給予特教生學習支持,回到心評專業鑑定,現在的特教師能完全達到嗎?這也是國際都由專業心評人員進行心評鑑定的原因。
立委張其祿則說,考量特教老師只有原來的教學任務,還要負擔心評工作,也可能影響學生受教權益,尤其心評並非隨便能完成,不管因為人數、天數,都已經是額外負擔。但他也說,一步到位到聘滿專任心評人員也許困難,若是用兼任,也要訂明資格、內涵。
立委王婉諭表示,心評專職化是朝野修法共識,但人力配置確實需要時間,因此提案適當員額應在五年內完成,透過設定落日條款,朝專職化來努力。目前兼任來做,也要提供合理待遇,不要壓垮特教老師。
立委范雲則以桃園為例,國小特教師心評工作時可以請代課,但代課老師不一定了解自身的教學工作、進度,因此多改用空堂做心評;台南老師則反映,心評工作只給予公假,但課務自理,公假又給得不情願,市府把行政處理分案、初審都丟給老師,甚至還要跨區奔走尋找測驗工具。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長吳林輝表示,特教老師、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各有專業,醫療診斷證明對鑑定有幫助,但往往不一定熟悉學生狀況。此時,老師能輔佐不足,學生除了身障證明作為鑑定基準外,若無證明,仍須透過鑑輔會認定。
吳林輝強調,特教老師經專業訓練,絕對沒問題,但他也坦承,特教老師輔導工作辛苦,特教鑑定又集中在同一時間,確實兩難。
吳林輝表示,要減輕特教老師工作量,專職化不是單一解方,包括從師生比、特資中心增加專職人力,以及如何引用醫療資源,應該要整體考量解方。他說,若入法將心評工作專職化,「方向去了就回不來」,需要更多配套及審慎規畫,教育部與立委立場一致,但需要時間做規畫,建議條文保留,後續再討論附帶決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