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月才接父親假釋出獄!趙建銘胞弟趙建勳驚傳病逝

夫堅持小一兒請假2天「參加阿祖喪禮」 人妻怨被情緒勒索

會考作文寫《悲情城市》拿滿分 閱卷老師驚艷的作文一次看

【永續發展專題】全球永續報告趨勢觀察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根據KPMG《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全球已有近八成的領導企業皆發布永續報告書,全球營收前250大的企業(G250)多數已設定減碳目標,越來越多企業了解必須在實踐氣候目標上發揮關鍵角色,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的企業也有近倍數的成長。然而調查中發現,僅有64%的G250企業認為氣候變遷對其業務構成風險,且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將「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喪失納入風險考量,這些都是未來需要加速推展的關鍵領域。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舉辦「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202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對於永續議題的熱度不減,KPMG從1993年開始進行《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2022年來到第12版調查,對象包括58個國家的前100大企業(N100)及全球前250大企業,是目前涵蓋範疇最廣泛的永續報告書調查,2022年首次加入調查的國家包括愛沙尼亞、菲律賓、烏拉圭、委內瑞拉、越南,亦是首度將重大性評估、社會與治理面風險等主題納入調查。

對於全球企業而言,揭露永續資訊已不再是Nice to have而是Must Do,其中資訊揭露更是展現企業在全球風險控管與競爭力的關鍵指標。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副總經理狄佳瑩點出2022年的重點觀察領域,包括全球永續報告趨勢、氣候風險與減碳目標的揭露現況、生物多樣性風險的揭露現況、ESG風險與管理。

《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根據2021年Fortune 500排名,以全球營收前250名之企業為G250企業,G250通常即為永續報告的領導企業;N100企業則是本次調查的58個國家/地區中,營收前100大企業,主要用以分析各國中大型企業的永續報告趨勢,以台灣為例,台灣N100企業橫跨21個主要產業別,前五大依序為:科技硬體及設備、化學業、金融服務業、人壽業、電子電機設備業。

2022全球永續報告趨勢:亞太區域為發行領先區域

全球永續報告已成為許多公司的標準做法,並在過去十年中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所有受調查的企業當中,以G250的揭露程度最高,發布永續報告書的比例維持在96%;各國N100企業持續跟進,永續報告書發布比例增加到79%。而台灣前百大企業中,2022年永續報告書發布比例達94%,較2020年提高1%。經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2021年度發布永續報告書的上市公司共476家、上櫃公司共191家,總計667家。

圖一、自1993年起之永續報告書發布趨勢:N100 與G250 (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圖一、自1993年起之永續報告書發布趨勢:N100 與G250 (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進一步觀察全球各地區,亞太地區N100於永續報告書揭露位於領導地位,89%的企業已進行永續報告書揭露,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其次是歐洲(82%)、美洲(74%)、中東和非洲(56%)。狄佳瑩分析,亞太地區國家多有法規要求企業揭露永續發展資訊,故全球N100企業揭露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6間企業來自亞太地區,法規是亞太地區永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也顯現出亞太區域在全球供應鏈扮演的重大角色。

氣候風險與減碳目標的揭露現況

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在2015年成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工作小組,擬定一套具一致性的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1]。全球G250、各國N100與台灣N100企業,在2022年分別有61%、34%、67%的企業於永續報告書中導入TCFD框架,各產業對於TCFD框架的採納度,相較於2020年皆有顯著成長,尤其以消費性的產業以及重工業的成長最為明顯。

各國N100產業中,由汽車業(60%)、採礦業(50%)、技術/媒體與電信業(45%)領頭導入TCFD框架、金融服務業的採納度相對較低,只有約三分之一;台灣N100企業採納度最高的產業為技術/媒體與電信業、金融服務業、化學製品業。

在企業減碳目標設定方面,最為積極的三個區域分別為:歐洲、美國以及部分東亞國家,其中又以英國、日本與德國最為積極。在全球G250企業中,由技術/媒體與電信業(89%)、零售業(88%)、石油與天然氣(83%)領頭,較落後的產業為工業、製造業與金屬業、金融服務業與醫療照護業。

圖二、N100和G250各產業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圖二、N100和G250各產業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書大調查高峰會」,狄佳瑩簡報資料)

全球58國的N100企業設定並揭露減碳目標的比率,從2020年的65%提升至2022年的71%,台灣2022年亦有68%的企業揭露減碳目標,可見減碳與低碳轉型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不過,雖然已有近75%企業開始揭露減碳目標,仍有近20%企業的目標並未與國際、區域減碳目標連結[2]。狄佳瑩認為,台灣設定減碳目標的百大企業一路成長至2022年的68%,導入TCFD架構的比例也從2020年的43%攀升至67%,兩年內快速增加24%,足見氣候變遷已躍升為台灣永續報告揭露的焦點議題。雖然大部分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雖然未連結至其他任何目標,但近年透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的企業持續增加,又以科技業、金融業、電信業、建築材料產業為主。

圖三、全球與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3])
圖三、全球與台灣企業的減碳目標設定現況(2017~2022年)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3])

生物多樣性風險的揭露現況

「生物多樣性」是一項全球新興的關鍵議題,由於採礦、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砍伐,全球正在遭受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儘管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生物多樣性喪失是一個關鍵問題,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公司將這種喪失視為對企業的風險,無論是全球N100與G250,只有不到50%的公司將生物多樣性喪失視為企業風險,台灣N100也僅有14%企業揭露此風險。

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拉丁美洲,在生物多樣性報告方面亦處於區域領先地位,拉丁美洲N100 中有一半的公司報告了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率較高國家為英國(77%)、泰國(68%)和日本(64%)。

圖四、各洲別的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現狀(2020~2022)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4])
圖四、各洲別的生物多樣性風險揭露現狀(2020~2022) (資料來源:KPMG Survey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2[4])

除了現有的TCFD,由74個全球生態界、金融界、企業與政府監管機構所提出的新倡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NFD),正在逐步完成架構,KPMG認為,未來在生物多樣性消失、以及自然資源更稀有的情況下,與自然相關的財務風險勢必逐漸增高,TNFD將成為繼TCFD後,下一個新興的ESG管理與揭露議題,建議台灣企業可以提早因應與布署相關策略。


備註:

  1. 參考資料:2020/1/15,經濟部工業局:「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介紹。
  2. 例如「巴黎協定」目標為:「全球平均升溫必須控制在2℃以內,並進一步朝1.5℃努力」。
  3. 資料根據4,581家N100與240家G250有揭露永續與ESG資訊的企業。
  4. 資料根據4,581家N100有揭露永續與ESG資訊的企業;2020年的數據僅包含被認為是高風險的部門。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25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投資台灣 創7,000工作機會

蔡明興WEF撰文談永續

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ESG系列報導/推動淨零 各國卯足勁

防災數位治理協會成立 讓公私機構提有效防災治理

相關新聞

北美智權專利師劉家豪:三分鐘搞懂再生醫療是什麼 包括市場、法規、以及專利申請

再生醫療是替換、改造或再生人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有別於外科手術、藥物治療針對病灶切除或破壞的治療方式,再生醫療較著重於利用人體的自我修復機制進行治療(例如將細胞導入人體以再生或修復受損組織),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除了習知的細胞治療外,基因治療、組織工程、生長因子、外泌體也是屬於再生醫療的範疇。

從前案檢索到專利商品化 智慧局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條龍式貼心服務

「專利基本上要活化,假設沒有活化,就只是一張壁紙(paper patent),而且當規費越繳越多,壁紙甚至會增值。從智慧局一個審查官出身,從事專利服務接近30年,一路上看來,以前我們在智權相關論壇中,很多時候只看到智權部門的人,層級頂多到法務長而已,很難得看到會計師。很明顯的是智權市場在這幾年動起來了,我覺得是件好事;作為一個專利主管機關,把這個場子弄熱是好的現象;不管是對營運還是營業,都是正面的。」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於5月下旬應邀出席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之「專利暨智財的商業營運與國際實務研討會」時,以以上開場白為其專題演說打開序幕。

2023年全球影響力投資概況分析

在一片投資浪潮中,影響力投資逐漸成為全球投資議題,從私募基金到主權基金,無不推動相關理念與浪潮,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概念徹底實踐。

管還是不管:人工智慧的治理趨勢

鑑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主要國家開始積極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布局,如歐盟提出著名的《人工智慧法草案》(AI ACT)、美國提出《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AI RMF 1.0),白宮也正在研議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政府及企業可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為了避免使用人工智慧的結果產生更多錯誤、歧視與偏見,針對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立法制定規範,確有其必要性。

無人機助力風電市場 空中生物也從中受益

隨著全球對海上風能投資的不斷增加以及風電技術在深水危險環境中的快速部署,風電機組及其相關基礎設施的在役檢測對風電場的安全高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使得近年來使用無人機對風能基礎設施進行遠程和近程的檢查受到了廣泛關注。

USPTO提案大幅調高專利規費

USPTO 2023年4月20日公告啟動新一波專利規費調漲計畫,條列初步調整規畫及各項規費目標金額,預定2023年5月18日在該局專利公眾諮詢委員會(Patent Public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PPAC)聽證會上詳加說明[1]。此次專利規費調整將依修法提案、各方意見徵詢、正式公告等步驟辦理,最終方案可能在2024年底拍板、2025年1月生效,但屆時公告內容未必與USPTO現在釋出的規畫版本相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