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加坡樟宜機場出入境檢查系統掛了!籲旅客「推遲非必要旅行」

外送餐點被狗叼走!苦主發現「一口都沒動」網看內容物笑:這東西連狗都嫌

進場175天!國安基金何時退場?4月13日將召開例會

終結浪費!Tasteme媒合食物新生命

【文/楊子毅 動腦編輯部】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生產食物未經食用,造成每年近10億噸的食物被丟棄,每人平均浪費74公斤,不只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碳排放,同時世界上仍有8億多的飢餓人口問題。不過,實際數字可能遠遠超過這些統計……。

Tasteme創辦人暨CEO葉柏軍,在看到路邊麵包店每次打烊後,都會將剩餘的食物丟到垃圾袋裡頭作廢,其身為客家人的勤儉精神,不忍這些商品被浪費,同時看到社會上有越來越多解決剩食相關問題的單位,於是決定攜手Tasteme營運長林柏耀等人共同研究,創辦了食物共享媒合平台Tasteme。

與一般食物銀行不同的是,Tasteme開放商家在每日關店前評估剩餘的食品,以類似「福袋」的形式(不指定產品)來販售給一般消費大眾,達到公平分配資源的目的。而食物銀行則是蒐集即期或是過季但仍有效的食物,透過志工來分送給弱勢戶。Tasteme表示,並非想取代食物銀行,而是多提供一個管道給店家處理這些即期良食。

林柏耀說明,Tasteme僅作為媒合平台,不會販售過期食物,將食品安全交由店家自身負責。而Tasteme會員可以在平台上預先提出需求,若店家打烊之際仍有良食(仍在有效期內可食用之產品)可售,才會實際進行扣款,讓顧客前來取貨。

透過福袋的方式,如此一來,消費者可以用更低的價錢購買到食物或是嘗鮮,而市場上刻意等到關店前打折才來消費的顧客也會因此減少。

Tasteme指出,依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生產出150公斤的廚餘,比中國、日本及韓國多出20%,價值約4,000億台幣,而其中三分之二的食物浪費就發生在零售端。

林柏耀表示,在平台成立之前,團隊奔走雙北地區將近1,000家商店,最後有100多位店主願意嘗試這項剩食銷售模式,其中以麵包店與自助餐店為多數;而後有更多咖啡廳、飲料店、餐廳(商業午餐)、冷凍食品(含宅配)甚至是洗髮品廠商陸續加入。

Tasteme App

Tasteme平台介面可以看到推薦產品,或是可使用地圖查找附近有機會提供剩食商品的店家。點進店家頁面後,呈現出預計販售的商品、先前顧客評論,以及至今該店透過Tasteme所減少的碳排放量。Tasteme預估,平均每銷售出一份剩食餐點,可減少地球上2.5公斤的CO2當量。

將「解決剩食」變成全民運動

目前,Tasteme的會員以25至35歲的上班族為大宗,其次是18至24歲學生族群和40至50歲的媽媽族群,男女比接近1比1,但女性會員佔多一些,也顯示女性消費者對於「省錢」、「環保」更加留意。

林柏耀提到,其實最初Tasteme設定的目標族群是小資族、學生、低收入戶,由於食物銀行的產品配送對象多是政府單位編列的弱勢戶,但亦有許多身份在模糊地帶的經濟弱勢者也同樣需要類似的資源,而Tasteme便補足這樣的缺口,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用更划算的價格購買到產品。

【本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23年2月號;訂閱動腦知識庫

延伸閱讀

好玩就是王道 JINS的持續創新顛覆

大社食物銀行深耕在地送暖 永續理念「廚餘也有用」

影/拚2024賴清德回台南發福袋 台灣首廟天壇出發拜完9間廟

賴清德參拜六房媽祖、發福袋 聞問「新內閣」這樣回應

相關新聞

品牌 x SDGs 全球鎖定17項永續指標

當永續議題成為主流,全球更多企業開始以聯合國頒佈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ESG政策方向,他們如何將「環境」、「人權」與「商業」交錯編織,讓大眾預期更美好的未來?

居家生活中的創意元素

想在家擁有一張電影院的椅子嗎?家用型機器人將有哪些更突破性的發展,便利大眾生活?

SDG12 責任消費與生產: 元太電子紙 貫徹綠色產業 實現永續價值

積極發展綠色經濟 實踐淨零碳排

Come True!成真咖啡循環世界美好

追求成為一個對世界最好的企業,而非一個世界最好的企業。

終結浪費!Tasteme媒合食物新生命

台灣有許多知名美食,但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的食物浪費大國,商業活動發展成熟下所衍伸的問題,Tasteme打造出良食共享平台,讓原先無能為力的消費者及商家能更輕易展開行動,使食物生產更加接近永續目標:解決飢餓、減少碳排。

新年新鮮事 創意產品特搜

看日本各家企業有哪些充滿創意的新奇商品,吸睛度滿點,話題性十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