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比亞迪上半年銷量躍升為全球第10大車廠,惟台廠供應鏈長期將面臨零件在地化與國產化之壓力。
▲比亞迪上半年銷量躍升為全球第10大車廠,惟台廠供應鏈長期將面臨零件在地化與國產化之壓力。

文/馮欣仁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近期,根據《財訊》報導,汽車零組件供應鏈傳出,中國政府指示中國電動車廠使用國產電子零件(包括半導體在內),並且呼籲訂定國產零組件的目標比率;雖然這項政策尚未獲得證實,但隨著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動車廠壯大,未來台廠供應鏈在中國的發展與生存空間是否被壓縮,成了投資人心中一塊大石。

憂慮其來有自,中國製電動車正積極拉高國產電子零件比率,而這其實早已發生在中國製造的特斯拉身上。過去特斯拉相關概念股享有高本益比,然而,隨著特斯拉在中國國產化比率已達9成,造成台廠供應鏈的營收與獲利受到壓抑,本益比也跟著受到影響。

比亞迪自產率高 中國想扶持自己人

《財訊》分析,表現在股價方面,則是特斯拉今年以來股價大漲126%;反觀,國內相關供應鏈如減速箱齒輪和大、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供應商康普與美琪瑪,股價卻不漲反跌。這顯示出中國零件廠商的壯大,正逐步壓縮台廠供應鏈的營運空間;而特斯拉及供應鏈的案例是否也會在比亞迪上演,恐怕投資人必須高度關心。

近年來比亞迪在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令市場驚豔,除了組裝之外,比亞迪更是積極自行投入電動車3大關鍵零組件──電池、電機與電控的布局;尤其是布局多年的磷酸鋰鐵電池,產能與市占率已經躍升為全球前3名,僅次於寧德時代,與韓國LGES並駕齊驅。

《財訊》報導指出,比亞迪所自行研發的刀片式電池,比起傳統鋰電池優點不少,例如磷酸鐵鋰化學物質有更強穩定性,同時也有較長生命週期,刀片狀結構有助散熱,安全性提升。就連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近日也開始使用比亞迪刀片式電池,生產入門級後輪驅動版Model Y,是特斯拉首次採用比亞迪電池。

日前外資瑞銀證券研究部對外發布一篇報告,拆解比亞迪一款名為海豹的新能源車,結果發現這款車型大約75%的零件,都是由比亞迪自產,總體成本比上海所生產的同級別特斯拉Model 3,還要低15%左右;再度凸顯出比亞迪這幾年在造車技術與關鍵零組件的發展,足以與國際車廠相抗衡。

《財訊》也發現,除了電池之外,電動車另一關鍵零件「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IGBT)」,過去中國車廠大多仰賴英飛凌、STM等國際IDM(整合元件製造商)大廠,但早在2008年比亞迪以1.7億元人民幣收購中緯半導體,正式進攻車用半導體領域,隔年成功開發出IGBT 1.0晶片,如今則已經開發出IGBT 5.0晶片,效能不輸國際大廠;同時,比亞迪在中國電動車IGBT市占率更僅次於英飛凌,超越日本三菱電機。…(本文截自財訊695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歐查電動車補貼 掃到特斯拉

網友指特斯拉車位沒停好 女星「左右三個車位都我的」

影/開車真的就像開船?比亞迪仰望U8秀出涉水功能!

影/不想排隊等紅燈!特斯拉取巧逆向超車 下一秒這景象目擊者全笑翻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