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淚之女王》洪海仁遠赴德國治療雲狀腦瘤 網歪樓「台灣就能治!」醫師解答了

媒體大亨強力護航?翁柏宗壓線提名NCC主委 政院動作慢到創紀錄

林于倫捲徐巧芯大姑詐騙案 民進黨中評會開除黨籍

中國經濟衰敗!台流與失意台青攀升...安置國人相關費用提前用罄

圖/財訊
圖/財訊

文/郭瓊俐

台商西進中國30年,有成功者,也有不少失敗者,成為滯留中國多年的台流;加上數年前被中國官方吸引前往創業的台青,如今也面臨失業與滯留中國的窘境。

根據《財訊》報導,美中貿易戰加上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快速惡化,滯留中國的失業台灣人愈來愈多,需要海基會動用經費與人力援助返台的「台流」人數也急速增加;這些台流返台機票與安置在療養機構的費用,都由全民納稅錢埋單,也占用了台灣的社福資源。

不過相關人士強調,沒有所謂的新台流、舊台流之分,只有貧病到需要政府出錢接回來安置的人,才算是「台流」;在中國失業或創業失敗的年輕台灣人,大都和台灣家裡保持聯繫,身體也健康無恙,自己選擇繼續留在中國,只能算是「西進的失意者」。

年初解封 返台人數3級跳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海基會的定義,我國人民在中國因證件逾期或遺失,導致滯留中國多年無法返台,或因失業、創業失利等原因,導致生活困頓、滯留當地後流落街頭或罹患重症無人照料、無力負擔醫藥費、亡故等,且與家屬失聯或家屬無意願協助返台者,叫作「滯陸國人」,也就是民間所稱的「台流」,這些台流才需要海基會協助接回台灣及安置。

簡言之,台流大都是30年前赴陸的台商或台幹,因為在中國包2奶或另組家庭,拋棄台灣的配偶子女,生意失敗或失業,耗盡財產又年老貧病時,才想要回台灣。不少台流是積欠中國當地醫院龐大的醫藥費被驅趕,只好由當地台商協會募款支付醫藥費並聯繫海基會。海基會設法聯絡到這些台流在台灣的親人,但大部分親人在斷聯數十年的情況下,不願意支付機票與安養費用,海基會與縣市政府必須出錢接人及安置。

《財訊》分析,從2019年到2022年,海基會接回安置的台流分別是44案、62案、67案與83案,今年光是1~7月就有60案,人數明顯增加,也導致海基會相關預算在6月提前用罄。海基會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嚴格封控,人員移動的難度高,沒想到今年1月中國突然全面解封,因此返台人數驟增。預算不足的部分,海基會以內部調整與募款等方式籌措。

海基會人員指出,疫情期間返台的台流,大都是重病或被中國的醫院驅趕,不得已才經過重重關卡返台,因此也增加海基會作業的極大困難度。

接回台流 疫情期間大挑戰

例如去年年中海基會接獲當地台商協會的通報,一位因案被通緝的吳姓國人在海南省流落多年,最後病倒在街頭,被送醫診斷有腦中風及高血壓等病,生活已無法自理。…(本文截自財訊693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專家之眼】解決新台流問題 同拉年輕人一把

海基會:不樂見在陸台商被政治理由為難

颱風杜蘇芮暴雨肆虐北京 海基會表達關懷慰問

暴雨重創北京 海基會李大維關心慰問:早日恢復正常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