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會朝野衝突加劇 賴清德聲援抗議群眾訴諸為何?

功能變多用得到?他嘆ChatGPT「為了AI而AI」眾網友點頭:只狂用這功能

MiLB/台灣第一人! 林振瑋162.5公里改寫最快球速紀錄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台灣科技太強大 各國競相洽談合作計畫

圖/財訊
圖/財訊

文/郭瓊俐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負責統合科技政策與新興產業布局;經常出訪的他體認到,在國際情勢變化及國人努力下,台灣有很強的科技利基,也要對自己更有信心。

根據《財訊》報導,近年,歐美各國重量級政治人物及國會議員絡繹訪台,除了拜會府院外,很多人專程前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拜訪,顯示台灣已成為各國競相爭取科技合作的對象,而國科會的角色也愈來愈重要。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過去台灣對自己不太有自信,合作交流都是配合對方議題,這幾年國際情勢有很大改變,台灣也有自己的半導體等利基,應該主動設定合作議題,達到雙贏策略。

德法不再閃避台灣 簽署合作協議 一口答應

《財訊》報導指出,德國教育及研究部長史塔克-瓦特辛格3月間率團來台,與國科會簽署台德科技合作協議(STA)。對於這項突破,吳政忠指出,國科會與法國法蘭西自然科學院每年合作台法科技獎,通常由國科會主委前往頒獎;去年啟程到法國前,他認為專程跑一趟歐洲,應該順道訪問法、德等國科技相關部會,透過國科會駐法、德科技組聯絡後,法國與德國的好幾位部長竟然都答應會面。

吳政忠笑說:「我自己也很訝異,奇怪怎麼大家都敢見我。」過去各國懼怕中國壓力,不太敢見台灣的部長,去年他不但見了好幾位部長,而且都是進入部長辦公室會談。與史塔克-瓦特辛格會談時,吳政忠指出,他一進去還不知道對方的意思,經過1小時對談後,感覺氛圍不錯,他當場提出簽合作協議,德國方面不反對;4個月後,史塔克-瓦特辛格就率領訪問團來台灣,創下26年來首位訪問台灣的德國部長的紀錄。

《財訊》分析,不僅是與法國、德國的合作交流有具體進展,我國與美國的科技合作更有實質的重大突破。去年6月吳政忠率團到美國訪問,在華盛頓特區也破紀錄見了多位部會首長,敲定台美科技合作對話(STC-D)的內容;這是台美2020年底簽署STA後,第1次在台灣舉辦科技合作對話。

今年5月中旬,美國國務院代理副助理國務卿多諾文(Jason Donovan)率領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NIH/NCI)等部會的科研官員來台;當時國科會也攜手經濟部、衛福部、交通部、外交部及中研院等單位共同籌辦7場主題科技研討會,以國家整體高度,與美方在AI智慧聯網、生醫-腦科技、生醫-癌症研究、生醫-智慧醫療、大氣環境科技、半導體、資通安全等領域進行討論,達成多項具體共識。…(本文截自財訊688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蔡總統:資安就是國安 持續強化防護韌性

國科會開發台版AI對話引擎初代模型 4大功能一次看

台英政府科技高層交流 推動前瞻科研合作

吳政忠:全球未來20年產業創新不能沒有台灣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