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蔣萬安提YouBike前30分鐘免費 議員:無車可借最頭痛

涉殺馬籍女大生 法庭勘驗密錄器驚見兇嫌「多次嘴角上揚」

整理包/4月新制看過來!除了普發6千 電價調漲11%、北北基搭小黃變貴了

法國社會不滿蔓延 馬克宏改革路任重道遠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美聯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美聯社

【文/曾婷瑄 (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缺電、通膨、罷工、示威、改革、僵局、倒閣,在這詭譎政治氛圍與動盪循環中,馬克宏義無反顧推動改革,法國社會的對立恐正醞釀一場冬季颶風。

2022年法國朝野對峙、社會動盪,一時間山雨欲來。《重點週刊》(Le Point)形容這個冬天,法國瀰漫著奇怪的政治氛圍。「這是一個新的『兩者皆不』:既不革命也不改革。自馬克宏(Emmanuel Macron)4月連任後,國家似乎停擺了。法國政策顯得猶豫不決、凌亂且優柔寡斷。」

政策或空轉或陷僵局 社會不滿情緒爆發

4月法國總統大選,馬克宏成功連任,6月19日國會選舉,執政黨喪失絕對多數,加上俄羅斯進犯烏克蘭後,歐洲面對一連串經濟、能源、外交和軍事危機,內外夾擊,法國許多政策自此或開始空轉,或陷入強大反對勢力阻擋的僵局。

9月中,國會下半年開議,剛當選的國會朝野新血摩拳擦掌,迎接能源轉型、退休制度、國家預算等馬克宏第二任大刀闊斧改革的重要法案,等待一輪廝殺。

10月初,法國煉油廠罷工要求調薪,石油運送不出來,全國三成加油站被迫休業,其他加油站則大排長龍,甚至出現駕駛為加油大打出手的景象;10月16日,在馬克宏死對頭、極左派領袖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號召下,上萬人走上巴黎街頭抗議高物價與氣候無作為;10月18日更有跨產業聯合大罷工與全國示威,所幸規模不大,但足見社會不滿已醞釀成形,隨時可能再次爆發。

總理強制通過預算案 反對派發動倒閣失敗

緊接著,在歷經數週的國會辯論,2023年預算法案仍舊沒有共識。面對3,000多條待審的修正法條與對話停滯,總理柏納(Elisabeth Borne)10月19日動用憲法第49之三條,即不需經過議員投票,立即於國民議會一審通過2023年預算法案的主要部分。

左翼「新民眾生態和社會聯盟」(NUPES)也在幾分鐘後根據法律提出不信任動議,準備倒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極右派國民聯盟(RN)在最後一刻表示加入左翼倒閣,但10月25日投票結果最終仍差50多票,總理暫時逃過一劫。但梅蘭雄一派仍兩、三度提出不信任案,內閣如坐針氈。

通膨率飆37年新高 昔能源大國今自身難保

法國政府10月底公布數據顯示,受能源、食品和製成品價格上漲推動,10月消費者物價年增率6.2%,創自1985年10月以來新高,經濟成長大受影響,「購買力」成為法國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此外,俄烏戰爭擾亂糧食供應鏈,法國大型零售商U集團表示,產品缺貨率已從2%上升到10~12%。

俄國切斷天然氣不僅使得物價上漲,能源供給也是另一大問題。法國過去自詡為歐洲能源大國,依靠核能不僅保障國內用電,甚至還有多餘賣給鄰國。然而能源危機爆發後,法國政府也開始請民眾節約用電,並預告企業有可能面臨限電。

10月26日,馬克宏接受「法國第二電視台」專訪,親上火線回應所有燙手議題。在能源方面,他預期天然氣與電價將出現15%通膨,「很多,但已比原本應該的低了許多」。政府設立價格上限,並補貼民眾與小企業。但馬克宏也拒絕對因戰爭等外部因素而獲取暴利的企業加收暴利稅,引發反對黨不滿。

馬克宏堅持退制改革: 活更久就該工作更久

至於萬眾矚目的退休制度改革,馬克宏在專訪中強調將進行到底。政府規劃2023年初開始,以每三年後調一歲的速度,將請領全額退休金的最低年齡從現行的62歲到2031年提高至65歲,但在某些條件下,「開放」提高至64歲可能性的討論。這意味年輕世代將得工作更久。

退制改革在2018、2019年曾引發全國抗議與罷工,幾乎可謂引發社會對立與僵局的保證,被視為對政府能耐的最終測試。馬克宏在專訪中說:「若今天不改革,那就必須提高退休金提撥額度,不然就減少發放額度。只有一個辦法:若我們活得更久,那就該拉長工作時間。」

此話一出,極右派議員巴德拉(Jordan Bardella)隨即跳出來重申反對,「64或65歲退休既無用也不可取,這完全不公正⋯⋯我們將反對它,法國民眾能信任我們」;極左派議員奧丹(Clémentine Autain)則高喊,「馬克宏要求的65歲退休,是被大多數人民反對的。這是挑釁、是硬來」,並號召再度罷工與示威。

缺電、通膨、罷工、示威、改革、僵局、倒閣,在這陰雨不定的詭譎政治氛圍與動盪循環中,法國分裂日益嚴重。馬克宏義無反顧推動改革,梅蘭雄當仁不讓反對到底,極右派甚至在緊要關頭不排斥與極左合作:社會意識形態的對立恐怕正醞釀一場冬季颶風。

內憂外患,法國作為歐盟大國,疲於協調歐洲對抗俄羅斯在門外騷擾之際,內政也如臨大敵。法媒寫道:「法國這艘船現在只能祈求風的憐憫。船長可能有個方向,但他卻不跟團隊溝通⋯⋯就讓我們希望不會上演新一集的高盧戰爭。」(完)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延伸閱讀

若有意停止侵烏…拜登準備好與普亭對話 克宮今回應了

拜登設國宴熱情款待馬克宏!「餐具全用租的」原因曝

馬克宏將見拜登 批美國補貼或「分裂西方」

白宮款待馬克宏 美國乳酪、氣泡酒端上桌

相關新聞

台灣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細說百年花磚前世今生

徐嘉彬團隊成功研發復刻花磚工藝技術,把台灣花磚文化推向國際。他們認為,文化不只是保存,而是創造希望跟著時代往前邁進。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電纜地下化成效不彰 日本坐實電線桿大國

日本過去10年以極緩慢的速度在推動電纜地下化的同時,每年還以約7萬支的速度增建電線桿,「電線桿大國」稱號當之無愧。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以色列男女皆兵 全民備戰躋身軍事強國

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取消文化動輒出征 喜劇演員有話要說

排山倒海的網路聲浪、動輒出征的取消文化,反而是現今喜劇演員在構思笑話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