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中教育會考今登場 考前注意事項一次看

立院太平島考察團清晨出發 馬文君:展現捍衛主權決心

登BBC專訪 蔡總統:不排除北京侵略 但很大可能得以維持和平

清潔能源發電佔比 亞洲增幅快過歐美

有數據顯示,亞洲從2015年起,潔淨能源發電量增加和削減化石燃料使用速度較北美和歐洲快,而西方雖力求汰除燃煤,卻大幅轉向燃氣發電。

路透社報導,增加風力和太陽能等潔淨能源能有效減少碳排、因應氣候變遷已是當前普遍共識。在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2日議程裡,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118國承諾,要在2030年底前將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增至目前的3倍。

中國和印度雖已表態支持到2030年將再生能源增為目前的3倍,但卻都沒有支持這項118國的承諾,因為總體承諾將增加清潔能源與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綁在一起。中、印認為,化石燃料對於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不可或缺。

路透社分析資料發現,自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以來,亞洲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幾個關鍵指標上仍超越歐洲和北美表現。

根據歐洲能源智庫Ember的資料,亞洲在2015年至2022年間,包括水力和核能等潔淨能源在整體發電量占比提高8個百分點來到32%。相較之下,潔淨能源占比在歐洲雖達55%,但只增長4個百分點;北美則攀升逾6個百分點到46%。

同樣從2015年到2022年,化石燃料在亞洲整體發電量的占比減少8個百分點到68%,對天然氣和燃煤的減少量較歐洲與北美都多。歐洲在相同時段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僅下降4個百分點,北美則減少6個百分點。

國際太陽能聯盟(International Solar Alliance)內負責與民企合作的魯特(Hogeveen Rutter)說:「資料顯示,西方世界在擴大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規模的步伐不夠快。」

魯特說,歐洲和美國延宕再生能源、儲能計畫和電網連結方面的核准,妨礙西方潔淨能源使用的增長。

擁有世界一半人口的亞洲,發電產生的碳排占全球3/5,其中包括外銷西方的服貿與貨貿。印度和中國也持續興建新的燃煤電廠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

歐洲能源智庫Ember的資料顯示,這意味亞洲發電產生的碳排將持續攀升。自巴黎協定以來,亞洲的發電碳排隨電力需求激增,每年增加近4%,而歐洲和北美的發電碳排則有所下降。

亞洲許多政府主張,由於富裕國家的人均碳排較高且在上世紀使用化石燃料不手軟,理應協助較貧困國家減少碳排。

一些西方國家正在試圖削減對燃煤的資助,稱燃煤對氣候目標是「頭號威脅」。然而另一方面,歐洲和北美卻都在增加天然氣使用,稱之為轉型燃料(transition fuel)彌補減少的燃煤發電量。而在亞洲,天然氣在發電量中的占比卻在縮小。

從2015年至2022年,天然氣在歐洲發電量的占比上升3個百分點到26%,北美的燃氣發電量增加6個百分點達36%。

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分析師白仲義說:「西方取得的進展是減少髒煤的使用,採取的是改用產生相對較少汙染的天然氣。」

再生能源

延伸閱讀

美國2024再生能源產業展望:陽光耀眼 風力恐減弱

COP28峰會/淘汰化石燃料「將回穴居時代」?主席改口尊重科學

化石燃料碳排將創新高 學者:減碳需搭配習慣改變

俄烏戰爭至今造成1.5億噸碳排 超過比利時年排放

相關新聞

新加坡新總理黃循財上任前表態反台獨 否認是美國盟友

15日晚間接任新加坡總理的黃循財6日接受《經濟學人》專訪,內容8日刊出。被問及在美中爭霸時新加坡的立場為何,黃循財回答:...

路透:美台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

路透引述4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和台灣海軍4月悄悄在西太平洋舉行聯合軍演,但官方並未對外宣布,顯示美台在中國軍事威脅不...

立陶宛大選首輪結果出爐 現任總統44%得票率未過半 決選將在5/26

路透報導,立陶宛12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59歲的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以44%得票率領先...

美對陸電動車關稅 擬調漲三倍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美聯社等美媒十日引述美國官員和知情人士報導,拜登政府擬於十四日宣布將對中國大陸電動車關稅增加三倍,...

又是波音!美聯航客機起飛5分鐘緊急折返 福岡機場一度關閉跑道

共同社報導,日本國土交通省和警方指出,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機10日上午從日本福岡飛往美國關島,但起飛...

別亂吃!印度19歲男吃路邊攤沙威瑪 「4天送3次急診」仍身亡

印度一名19歲少年日前在孟買特隆貝區(Trombay area)路邊攤買了沙威瑪來吃,結果沒多久就出現胃痛和嘔吐等症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