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曾國城「被挺黃子佼」慘丟節目代言損失金額曝光 痛問:誰能還我清白?

黃子佼態度放軟!首次公開鞠躬9秒 僅承認部分兒少性剝削犯行

女棋士黑嘉嘉投資圍棋教室被爆違規 新竹市府回應了

大陸邊界進逼 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不丹 加強兩國連接性

印度總理莫迪最近訪問不丹,在中國於邊界議題步步進逼之際,穩住印度與不丹的關係。印度與不丹在聯合聲明強調雙邊關係將透過實體與數位基礎建設,強化彼此的連接性。路透資料照
印度總理莫迪最近訪問不丹,在中國於邊界議題步步進逼之際,穩住印度與不丹的關係。印度與不丹在聯合聲明強調雙邊關係將透過實體與數位基礎建設,強化彼此的連接性。路透資料照

印度總理莫迪最近訪問不丹,在中國於邊界議題步步進逼之際,穩住印度與不丹的關係。印度與不丹在聯合聲明強調雙邊關係將透過實體與數位基礎建設,強化彼此的連接性。

莫迪於23日至24日訪問定布(Thimphu),雙方昨晚發布聯合聲明,稱印度與不丹的緊密友誼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善意和理解的基礎上,並稱文化、地理、經濟、金融等元素把兩國緊緊連結在一起。

聲明說,印度與不丹對於現今共同安全合作感到滿意,同意在涉及國家利益的議題繼續密切協調與合作,透過鐵路、公路、航空、水路、貿易基礎設施,促進兩國在貨物、服務、經濟和數位領域的連接性。

聲明也引述「印度不丹能源夥伴關係聯合願景聲明」(Joint Vision Statement on India-Bhutan Energy Partnership)表示,將擴大在水力發電、太陽能和綠氫領域的清潔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共同開發新項目,促進能源安全。

聲明總結,印度盼於2047年躋身已開發國家,不丹的願景則是在2034年成為高收入國家,兩國在共同追求進步和繁榮的過程中,將繼續是最親密朋友和夥伴。

莫迪也宣布,未來5年間將為不丹提供1000億盧比(約新台幣382億元)的發展援助。

不丹與中國爭議邊界長約600公里,主要爭議區域面積將近800平方公里,目前正進行談判,其中還有2個地區是印度、中國與不丹的交會點,一處是洞朗(Doklam),另一處是「麥克馬洪線」(McMahonLine)的東端。

2017年6月,中國士兵試圖在洞朗高原修建公路,不丹提出抗議,印度以保護國姿態派兵阻止,中印軍事對峙長達73天。

印度長期將不丹視為與中國間的緩衝國。目前中國與不丹並無正式外交關係,但雙方均曾表達在解決邊界爭議之後建交的意願。

不丹早在1980年代就與中國展開邊界談判,1988年不丹與中國簽署解決邊界問題指導原則,1998年簽署維護邊界地區和平協議,2021年10月簽署加快「三步走」路線圖備忘錄。

「三步走」被定義為「先確立邊界劃界的基本政治原則,再具體解決邊界爭議問題,最後簽署協議並在現地勘界」。

1984年至2023年10月,中國與不丹就邊界問題共舉行25輪會談和13次專家小組會議。

印度戰界圈人士認為,印度必須瞭解不丹的需求並給予支持,以聯手因應來自中國用以在邊界地區向鄰國施壓的「灰色地帶戰術」(gray zone war fare)。

印度 莫迪 願景

延伸閱讀

普亭的權力遊戲: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一去不復返 轉投向這兩國懷抱?

印度總理莫迪與普亭、澤倫斯基通話 呼籲俄烏終止戰事

中印關係緊繃之際 解放軍派團訪問南亞國家

中印邊界緊張對峙…莫迪啟用「邊境隧道」遭陸抗議 印度:毫無道理

相關新聞

魯比歐:南非駐美大使仇恨川普 列不受歡迎人物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今天宣布將南非駐美大使拉蘇爾(Ebrahim Rasool)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印度大選/莫迪失勢「慘贏」 第3任挑戰大

印度2024年大選,9億選民在一個半月內經七輪投票,6月4日揭曉結果。選前氣勢洶洶、發下豪語要在國會下院「人民院」543...

美情報機構報告曝!中國是美國最大軍事和網路威脅 強化攻台能力

路透報導,美國情報機構25日發表年度威脅評估報告稱,中國仍然是美國最大的軍事及網路威脅。報告還指,北京在攻台能力上正取得...

首爾路面又出現巨大天坑!男騎士連人帶車摔進去 17小時後尋獲遺體

BBC報導,南韓首爾江東區24日發生道路崩塌事件,路面出現巨大天坑,導致一台機車閃避不及墜入,機車騎士稍早被尋獲時已死亡...

川普不反對6月「川習會」 魯比歐稱日期未定

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福斯新聞獨家專訪時表示,「不會反對」在六月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不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表示...

質疑川普執政…丹麥前總理:我們不再能仰賴白宮

丹麥前總理暨民主聯盟基金會主席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昨天在玉山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在(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