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30年來首取消總理記者會 李強工作報告:目標經濟成長5%

中國總理李強4日出席全國政協開幕,他是30多年來,首位打破慣例將不舉行會後記者會的總理。(美聯社)
中國總理李強4日出席全國政協開幕,他是30多年來,首位打破慣例將不舉行會後記者會的總理。(美聯社)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4日開幕,人大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在記者會上宣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不會循例於人大會議閉幕後舉辦「總理記者會」,本屆人大「之後幾年」也不會舉行總理記者會,形同宣告這項中國「兩會」(人大和政協會議)維持超過30年的會議安排出現重大改變,引起各界關注。

中國於4、5日在北京召開14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及全國政協14屆二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強於當地時間5日在全國人大提出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一如預期宣布了今年約5%的經濟成長目標。

這是李強任職總理以來,第一次進行政府工作報告;而今年約5%的經濟成長目標與前一年持平;經濟學家表示,隨著挑戰的加劇,這一目標必須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會議召開前學者即推估中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把年度經濟成長率設於5%;「新質生產力」一詞將獲關注,新名詞的提出代表了過去的經濟發展方式遇到了瓶頸。

今年人大開會最大的驚奇是發言人婁勤儉在會前記者會表示,今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代表這項過去30多年新聞界唯一可以向總理提問題的機會,馬上終止。

從職權看,中國國務院總理主掌內政和經濟,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掌權以來,透過設置委員會或小組方式直接掌控經濟大權,國務院總理地位被認為有逐漸削弱之勢,人大宣布取消兩會後總理記者會安排,有分析指這顯示中國總理地位再度降低,也減少了北京政策透明度。

中國兩會後舉行「總理記者會」可追溯至1988年4月,當年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應會議發言人曾濤邀請,新當選的中國總理李鵬和副總理姚依林等人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吸引了4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1991年時任總理李鵬在兩會後再度現身記者會;1993年起總理記者會趨於常態化,直至2023年。

歷年中國總理記者會留下許多名言,例如朱鎔基自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溫家寶稱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李克強則曾坦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對兩岸關係而言,中國總理幾乎每年必答兩岸關係提問,已成為解讀中共涉台政策的風向球。

人大開幕前的記者會上,中國官媒中新社特別提問是否有總理記者會安排,婁勤儉先做鋪陳才宣布結果。他先表示,李強去年人大會議閉幕後出席記者會,就媒體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問題及政府建設做了深入闡述,接著指李強將於5日做政府工作報告,發改委、財政部將向大會書面提交計畫報告和預算報告。

婁勤儉說,大會新聞中心將增加部長記者會、「部長通道」場次和出席人數,邀請國務院官員就外交、經濟、民生問題回答提問,旋即話鋒一轉宣布,統籌考慮以上安排,今年人大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婁勤儉宣布這項決定後,現場出現驚呼聲,部分兩會委員或代表受訪時表示不知情,直言感到意外。

人大會議將於11日閉幕,會期共七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4日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式,本屆會議將打破30多年慣例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被解讀為總理的權力更為削弱,在習近平治下,言論也趨緊縮。(歐新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4日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開幕式,本屆會議將打破30多年慣例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被解讀為總理的權力更為削弱,在習近平治下,言論也趨緊縮。(歐新社)

相關新聞

歐洲理事會 通過人工智慧架構公約

法新社和歐洲新聞台十七日報導,歐洲理事會的部長委員會年度部長會議,十七日通過全球首項具法律拘束力、規範人工智慧(AI)使...

南韓軍方:北韓朝日本海發射不明彈道飛彈

NHK報導,南韓聯合參謀本部17日表示,北韓下午3點15分左右朝日本海(東海)發射一枚不明彈道飛彈,南韓軍方正在分析飛彈...

美中防長擬本月在新加坡會晤 時隔2年首度面對面談話

美國匿名官員16日透露,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預計將於本月稍晚時,在新加坡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會晤...

影╱斯洛伐克總理中彈瞬間曝光!凶嫌混入人群後近距離連開5槍

斯洛伐克總理費科(Robert Fico)15日遇刺身中多槍,如今社群平台流出不同視角影片,71歲凶嫌先混入人群,等待費...

蘇丹、加薩衝突 全球7590萬人境內流離失所創新高

非政府組織「境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IDMC)今天說,蘇丹和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衝突迫使全球的「境內流離失...

習近平會匈牙利總理奧班 共保中歐班列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結束在歐洲的訪問,自匈牙利搭機返回北京。他在匈牙利分別會見匈牙利總統蘇尤克、匈牙利總理奧班,雙方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