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為了錢?網傳錄音檔揭「警察小姐」兼差下海原因 警:仍在釐清

5分鐘內陡降6千英尺!新航死亡亂流瞬間曝 旅客憶:行李櫃被人「撞出凹陷」

醫預法將上路/婦產科醫師被告到怕 生產事故賠償制度讓醫師留下

過往婦產科風險是最高的科別,但「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上路後,狀況有好轉。

本報資料照片
過往婦產科風險是最高的科別,但「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上路後,狀況有好轉。 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於2012年試辦「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家屬提告前先給予救濟,若堅持提告需返還救濟金,試辦3年,產科訴訟案件降低7成,願意投入產科的住院醫師也提高,並後續催生「生產事故救濟條例」。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說,過往婦產科風險是最高的科別,但「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上路後,狀況有好轉。

抬棺、撒冥紙、丟雞蛋,醫療糾紛使醫病關係劣化,過去最常發生醫糾的科別以產科最多,原本喜迎新生兒到來,卻發生不預期事故,提起訴訟比率高,也影響醫師投入意願。

馬偕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黃閔照說,十多年前,婦產科流行一句話「錢少、事多、離監近」,醫療糾紛多,讓剛從醫學系畢業的學生,根本不敢碰婦產科,當時曾調過,40歲以下婦產科醫師不到整體的兩成。

黃閔照說,婦產科醫師被家屬提告後,奔走法院與醫院,至少5年起跳,對醫病都是傷害,以前沒有試辦計畫,即使醫療處置上並沒有錯誤,醫院也會為了形象,賠100、200萬息事寧人,卻讓醫療糾紛事件變得更多。

因為產科醫療糾紛頻傳,2012年先試辦「生育事故救濟」,當時尚未改制成衛福部的衛生署已著手擬定醫療糾紛法,試辦計畫是取醫糾法中關懷病家、給予救濟、改善醫療品質的精神,試辦3年,產科刑事訴訟案件就減少70%。

從試辦計畫中了多,部分家屬雖知錯不在醫師,但為了爭一口氣或求得真相,於是提告,法庭上,醫病間相互爭辯,對雙方都造成很大傷害。黃閔照說,從試辦計畫到設置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婦產科醫師人數回春,過去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高危險妊娠學科,現在幾乎都滿編,也有女醫師願意投入婦產科。

黃閔照說,過去醫糾法礙於救濟金,要由醫院及病家各自負擔,引發爭議未順利立法,明年元旦上路的醫預法,並未將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亮點「補償救濟金」納入,主要是經費來源有限,他認為,對於病家的關懷妥適到位,一樣能達到降低訴訟的效果。

婦產科 醫師

延伸閱讀

吃事後避孕藥需醫生開處方箋 醫界:可思考轉類/她們要避孕藥1

規律運動也沒用?健身網紅子宮肌瘤變大又多 醫師揭原因

和家馨子宮肌瘤,每兩周一次大失血如「活死人」!經血量多可能是這5種疾病 子宮肌瘤危險7因子

網瘋傳「陰道消毒法」塞珠去異味 醫曝後果:千萬別試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新冠確診變多了!醫揭「KP.2恐釀新一波流行」 成人中鏢都有一症狀

新冠再起!小兒科醫師陳敬倫表示,最近確診的病人變多了,尤其大人發燒很高機會篩出陽性,這可能是新病毒株KP.2造成的新一波流行。陳敬倫也提醒,新冠沒有特效藥,但容易傳染給別人,如果能及時檢測,就能做好防護。

YouBike昨晚全台大當機 微笑單車道歉曝原因

全國YouBike系統昨晚發生異常,無法借還車輛。微笑單車公司今早表示,因昨晚9時進行系統效能調整,負載升高導致異常,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