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新北裕德國際學校疑食物中毒 逾百名師生「上吐下瀉」還吊點滴

米其林5月新入選餐廳出爐 高雄24年排隊老店「春蘭割包」進榜

長榮航班2乘客機上出拳鬥毆 空姐霸氣勸架險掛彩!現場畫面曝光

婦援會調查:僅三成民眾認為發現不法性影像者會檢舉

近期爆發臉書社團散布私密性影像事件。立法委員王婉諭等人在臉書發文呼籲抵制,下方留言卻出現「感謝分享,我已加入」、「勸你不要多管閒事」等不堪言論,一度傳出相關社團人數不減反增。

婦女救援社會福利基金會去年底曾公布「對於他人觀看性影像經驗調查」,受試者中只有約三成認為看到不法性影片者拒看、檢舉。婦女救援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偷拍者心態是認為影片得來不易,惡意地窺探卻造成受害者終身的傷痛。

婦援會的報告中指出,由於數位發達與便利,民眾取得和觀看性影像的方式多元化,該調查回收的逾千件有效問卷中,有近七成受試者認為,下載、分享或轉傳性影像者是為了「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超過四成受試者認為其心態是「得來不易趕緊備份」。

至於若發現疑似非法未經同意的性影像在網路上流通時,超過五成受試者認為看到影片的民眾會抱持「稀有品,趕快看」的想法,超過三成受試者認為發現影片者會在看完後趕快分享,只有約三成受試者認為民眾會拒看或申訴、檢舉。

杜瑛秋表示,出言不遜變相鼓勵性影片散布者多為男性,婦女救援基金會在實務執行上也發現,不少轉傳、分享性影片者均為男性,恐為厭女文化所致。她表示,根據調查,不少男性看到不當外流影片時,會認為「這是好東西」、「看到就是賺到」,故出現轉傳分享的情況。

杜瑛秋說,這就是女性主義中的「賺賠主義」,她解釋,賺賠主義的根源是性別歧視以及偷窺欲,產生將不當性影片視為「稀有品」的情況。

至於有民眾在網路上留言表示「敢拍就不要怕外流」,杜瑛秋表示,外流一定是未經同意,且拍攝與外流是兩回事,「不是我拍了就等於要被看、要被外流。」她解釋,不當性影響若為偷拍者恐觸犯刑法315條妨害秘密罪,外流則是涉及散步性影像罪。

杜瑛秋說,網路平台具有匿名特性,不但發言不必負責,還為了滿足私慾讓被害人陷於痛苦之中,造成終身傷痛。她表示,即使被害人提告,警方也必須找出散布者的姓名,呼籲平台承擔責任,配合警方調查提供加害者資料,長久以往不當性影片外流的情況才會減少。

至於受害者的數位足跡抹除,杜瑛秋表示,目前的做法是透過Google的關鍵字移除,其他部分仍相對困難。她直言,最好的方式係透過全民教育,提醒民眾不要加入類似社團,也不要轉傳;若有性方面須求,可透過正常管道觀看合法製作的性影像,「不要去看自拍外流的影片,許多自拍都是假的、是偷拍,外流影片更是明顯不法。」

性騷擾

延伸閱讀

時力主席王婉諭主張空屋稅政策 籲推房屋稅制改革

時力公布稅賦民調 77%民眾贊成非自用空屋稅

空服員外站被性騷成法律孤兒?王婉諭籲正視灰色地帶

房屋閒置不利用 時力挺徵空屋稅

相關新聞

性教法禁「師生戀」 引違憲疑慮

行政院院會昨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增訂「校長或教職員工違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專業倫理行為」,被解讀為不能發展「師...

政院通過性平三法 權勢性騷最重關3年

行政院昨天通過性平三法修正草案,明確定義權勢性騷擾及其樣態,且分層級加重權勢性騷擾行政及刑、民事責任,包括最高五倍的懲罰性賠償、行政罰最重可罰一百萬元,以及加重其刑二分之一,最重處三年徒刑。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據了解,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擬在下周臨時會處理,力拚七月底三讀修法。

禁師生戀?性平法修正草案 教職員不得與學生發展違倫理關係

行政院院會今天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教育部指出,修法後擴大適用範圍,並將教職員不得與學生發展「有違專業倫理之關係」...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台灣掀#MeToo浪潮 5大APP幫你應對性騷保護自己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中講述職場性騷擾的劇情與台詞引起大眾共鳴,也在台灣掀起#metoo浪潮。除了有愈來愈多人勇敢說出曾受到的傷害,更引起許多父母焦慮討論,該讓孩子如何學保護自己,來防範憾事?其實,國內外團隊已開發不少手機APP,可以協助他們在萬一遇到性騷擾或者性侵時全身而退。以下是5個優質App,上班族可備好;爸媽們也請轉傳給孩子,及時阻止壞事發生。

音樂界「大佬」級教授被爆性騷 要男學生陪睡還拍裸照

Me too風吹進音樂界,許多隱藏已久的性騷案件也被掀開,南部某國立大學音樂相關科系的鄭姓客座教授,遭網友PO文指控是性...

#MeToo燒進司法院 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傳性騷

「#MeToo」烈焰延燒,如今連司法院也著火。原定六月廿八日屆齡辭任的懲戒法院前院長李伯道,五月八日突獲總統令核准退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