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都是蛋頭主委惹的禍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舉行記者會,針對外界關心的雞蛋議題提出說明。記者胡經周/攝影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天舉行記者會,針對外界關心的雞蛋議題提出說明。記者胡經周/攝影

近期雞蛋供應再度出現嚴峻的失衡,不但價格調漲,而且多地還無蛋可買,引爆民怨。農委會又推給氣候與動物傳染病,並牽拖各國也缺蛋,惟農委會倘能記取去年的教訓即可避免重蹈覆轍,缺蛋危機實難謂是天災,而是貨真價實的人禍。

回顧農委會於2022年1月23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缺蛋原因主要為低溫、日夜溫差大,造成健康不佳雞隻斃死及抗病力下降致疫病死亡或撲殺,整體雞蛋產能減少。」並提出「雞蛋產銷調節與產業升級輔導措施」。當前的雞蛋問題,幾乎與去年二月如出一轍,顯然政府的相關措施,完全沒有達到效果。

事實上,類似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反覆發生,監察院早在2011年就曾糾正農委會雞蛋產銷供需問題;2019年再度對蛋品產銷調控失職提出糾正案,當時已要求農委會強化國內產銷調節之功能,避免類似情形再次發生。並且要求該會就氣候條件於蛋雞產業造成之風險,強化相關研析及調適措施。經監察院糾正後,農委會也提出五項改善措施,然經過數年後,同樣的問題仍一再重演。

出身學術界的陳吉仲主委,蛋頭學者思維處理雞蛋,犯下以下幾點重大錯誤,才讓問題急劇惡化:

首先,未能及時處理:陳吉仲主委說:「很多國家雞蛋都變貴,像是日本蛋價貴2倍、美國貴5倍,但台灣一顆蛋只增加0.2元左右。」導致各國蛋價飆漲主要原因是全球高原性禽流感疫情影響。我國已於2015和2017年發生禽流感疫情大流行,且產業界指台灣早在前年11月就已爆發禽流感,短短三個月蛋雞死亡數量高達155萬隻,就與禽流感肆虐有關。

易言之,台灣比他國更早遭遇禽流感疫情,若能在一年前提早防範,如鼓勵蛋農改採「水簾式禽舍」飼養,就可大幅降低染疫的風險。惟雞農投資相關設施,不但沒有補助,還無法申請農業貸款。直到近日農委會才表示,將研擬方案以獎勵補助,鼓勵農民提升養雞場設施,強化農業韌性及推動農漁民協助措施。

其次,隱瞞真實問題:陳吉仲主委多次保證不缺蛋,結果一再跳票。買不到蛋後,農委會宣稱每日僅缺45萬顆蛋,與中華民國養雞協會估計每日缺蛋450萬顆的數據,竟達10倍之譜,從現在的供給看來,後者應較接近事實。當民眾抱怨買不到蛋時,陳主委還刻意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同赴超市視察雞蛋供應狀況時,現場貨架雞蛋全滿,掩飾問題的企圖至為明顯。

最後,干預雞蛋價格:農委會稱尊重市場機制,卻擔憂調漲蛋價引發民眾不滿,阻撓蛋價調整,批發價格無法反應供給不足狀況,民眾搶蛋與囤蛋潮,加劇供給缺口,雞蛋市場價格水漲船高。尤有甚者,蛋農無利可圖,不願意生產,形成惡性循環。

本波缺蛋危機,固然與天災(如氣候及疫情)有關。惟這些外在因素已非新鮮事,監察院也已糾正二次,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早該預作準備,而不是問題發生後,盲目補貼並飾非文過。

這不是人禍?什麼才是人禍?

禽流感 農委會 陳吉仲 雞蛋

延伸閱讀

陳吉仲3招救蛋荒 業界憂空窗期

向澳洲專案進口500萬顆蛋 農委會擬短中長期計畫防缺蛋

國台辦稱台灣雞蛋加價15到20元 陳吉仲駁斥

影/解決蛋荒 陳吉仲:禽舍改建為非開式 降低氣侯及疫病影響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布林肯與美中台

繼去年六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二度訪中,與上回雙方商定不同的是,此次是應中方之邀來訪,這可從硬體與軟體的結構來加以分析...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