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美景無比震撼! 走過錐麓古道.燕子口.山月吊橋 心境不同卻相同的感動

2016年7月6日,李老師興奮的站在錐麓斷崖前,從此以後,李老師的生命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從小到大,李老師的心願是想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文藝青年,看獨立電影 聽古典音樂 讀文學小說,學外語 學樂器 學書法,興趣很多 但絕對沒有登山這件事。直到有一天在書中看到了錐麓古道的介紹,李老師莫名其妙的興起了走訪錐麓古道的念頭,但身為半吊子的文藝青年哪懂得登山,於是花錢了事學經驗,直接報名參加天祥晶英酒店的錐麓古道行程,住高級飯店 接駁專車接送,還幫你準備了午餐和飲水。一路上的攀爬讓李老師叫苦連天 哀號不斷,但是一旦置身在錐麓斷崖時,看到眼前這一片壯麗無極限的景色,李老師感動了 臣服了 也懂了,原來任憑音樂再動人 劇情再精采 畫面再優美,也全都比不過眼前這真實又難以想像的震撼,從此以後,李老師便拼命的往山裡面走了……就這樣一直爬山 爬了五年的山。就這樣一直爬山 爬了174座山。2021年10月10日,李老師再一次走訪錐麓古道,這裡是帶領李老師進入登山領域的起點,爬了五年的山後 爬了174座山後,李老師想要再重溫一次當初的那股感動。錐麓古道的入口剛好也是燕子口的入口,沿途遊客眾多 停車空間狹窄,但別擔心沒地方停車,車子再往前開,過了布洛灣隧道後就有一塊空地能停車了。
準備就緒後就從布洛灣隧道往回走,大約500公尺左右就能回到燕子口。等等!!閒雜人等是不能隨意就進出錐麓古道的,請先到路旁的收費處驗明入園證和身分證,沒錯!!錐麓古道是需要事先申請的,貼心小叮嚀:錐麓古道是非常熱門的路線,最好在一個月前就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網站申請。
不只要申請入園證,還要繳交完200元的入園費後,工作人員才會打開這道迷你小門讓你進入!!
走進管制的小門後是一道陡下的階梯,剛好居高臨下欣賞翠綠的青山和清澈的溪水。
木棧階梯後是橫跨溪谷兩端的錐麓吊橋。
走在微微晃動的吊橋上,四周環繞著險峻雄偉的山巒,橋下則是潺潺流過的蜿蜒立霧溪,眼前的景觀是如此的熟悉,李老師內心雀躍的大喊:錐麓古道 我又來了!!
只有懸在半空中的山月吊橋有點陌生,畢竟這是去年才開放的全新景點。
通過錐麓吊橋後 挑戰正式開始,直接送上一段又陡又長的階梯。
爬完第一段階梯後絕對是又熱又喘,還好後面是緩緩的下坡路段可以稍作調息。
緊接著又是一段又陡又長的圓木階梯,繼續踩著階梯往上爬。
踩完階梯後還是沒得休息,路徑換成原始岩石斜坡。
再來一段又陡又長的簡易階梯,幾乎是無縫接軌的陡上階梯讓人很崩潰,但這大概就是錐麓古道最大的考驗了。
一路陡升到0.8K處,這裡有塊平坦又寬敞的空地,渾身濕透 氣喘如牛的人就在這裡稍作休息吧!
再來一段岩塊與石頭推疊的斜坡路徑,小心踩踏就能順利過關。
穿插一小段滿是樹蔭的平坦小徑,把握機會邊走邊調整喘吁吁的呼吸。
繼續陡坡的無限輪迴,除此之外倒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地形要克服。
一路不停的爬升到1公里處,走出遮蔽的樹林,這裡的視野竟是出乎意外的寬廣遼闊,站上路旁的大岩石環顧四周,只見綿延起伏的翠綠山巒雄偉的矗立眼前,彷彿輕輕往前一跳就能跳進山的懷抱裡。
一公里後的路徑迥異於一公里前的路徑,少了林木的遮蔭,此時置身在光天化日之下,四周光線變亮了 色彩變鮮明了。
頂著燦爛陽光向前走一小段路後,二根石柱突然間佇立在路徑的二旁,荒煙漫草的小徑 斑駁腐朽的石柱,原來李老師在不經意間已經走進巴達岡遺址了。
穿越石柱 登上階梯後是一片空地,在叢生的野草堆中隱約能發現一座座的斷垣殘壁,也許這是教育所 這是警察局 而那是招待所,每一塊遺留下來的水泥石壁都是證據,昭告後人這裡曾經有過的繁華歲月。
過了巴達岡遺址後的路徑變得平緩多了。
一路輕鬆的通過巴達岡二號吊橋。
又出現一段爬升的原木階梯,但沒關係,前段平緩路程已經有好好的休息了,所以此時的李老師又是一尾活龍囉!!
抵達1.6K處,相較之下 後半段的路程真的輕鬆很多。
不過接下來的路徑還是以爬升斜坡為主,又是一段看不到終點的圓木階梯,回想著五年前第一次挑戰錐麓古道,那個時候好像沒有這麼多的階梯啊??
一些較陡的坡道也都架設拉繩或ㄇ字鋼釘,果然有收費之後設備就能升級。
抵達2K處 距離錐麓斷崖愈來愈近了。
只可惜山中的天氣瞬息萬變,早上還是晴空萬里,現在竟然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現在不過才中午十一點左右,怎麼午後雷陣雨這麼早就出現了,李老師心中祈求著老天爺別下雨。
為了不想在錐麓斷崖時只剩一片白牆,李老師啟動渦輪引擎 快速通過山洞。
為了不讓這次回歸登山起點的行程留下遺憾,李老師繼續高速行駛 快速通過鐵橋。
只可惜該來的總是躲不過,就在即將到達錐麓斷崖的時候,雨滴終究淅淅瀝瀝的落下來了。
終於走進李老師魂牽夢縈的錐麓斷崖了,開闊雄偉的V型溪谷沒被白牆遮住,太好了!! 李老師總算破涕為笑了~~
走到相同的地點,拍張和五年前相同姿勢的照片,太好了!! 景物依舊人也依舊!!
還好這場突襲的陣雨只帶來濃厚的雲層,卻絲毫沒有掩蓋住錐麓斷崖的陡峻險奇。
堅硬的大理石岩壁,幾乎垂直的峭壁懸崖,就連樹木也難以生長的貧瘠之地,即使是飛禽走獸也難以靠近的險絕之地,竟然能夠挖鑿出一段供人通行的路徑,這工程實在太驚險 太偉大 太神奇了!!
錐麓斷崖很美 但實在不適合休息用餐,通過斷崖後 繼續往斷崖駐在所遺址前進。
斷崖駐在所遺址是一塊平坦的空地,正好讓驚魂未定的遊客在此舒緩放鬆,只是沒有料到這場午後陣雨竟然愈下愈大,李老師無奈的穿上防水外套準備淋雨回程。
但老天爺總是會給你出乎意外的驚喜,想不到再度走回錐麓斷崖竟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李老師開心的拆下防水背包套 脫下防水外套。
雨後的錐麓斷崖解析度更清晰了,色彩是如此的飽和鮮明,景物是如此的巨細靡遺,李老師不禁大聲呼喊:老天爺 我愛祢。
因為太美 所以不想離開,李老師乾脆一屁股坐下,讓自己沉浸在無與倫比的震撼與感動之中。
歐麥尬!!一座座雄偉壯麗的青山就這麼聳立在身側,山頭上的雲氣洶湧翻騰,腳底下卻是驚險的萬丈深淵,既是感動讚嘆卻又驚心恐懼,這錐麓古道當真是此生必訪的經典步道!!
儘管不想離開,但人生又怎能一直停留在原地了,李老師終究依依不捨的跟錐麓斷崖告別了。
再度回到燕子口,那就順便把燕子口步道給來回走一遍吧!!
錐麓古道美的很經典 但畢竟有點難度,如果你的膝蓋和體力不給力,那麼燕子口步道一樣可以欣賞太魯閣峽谷的美,而那座懸掛在二座山之間的山月吊橋真的很吸睛!!
燕子口步道幾乎都在陰暗的隧道裡,不用日曬又涼爽又能輕鬆賞景,絕對是cp值最高 最值得全家大小出遊的景點。
李老師忍不住一而再 再而三的稱讚燕子口,隔著欄杆就能盡興的看遍3D版山水畫,奇岩 奇樹 奇山 奇水 奇景,完全得來全不費工夫。
燕子口步道的終點便是靳珩公園,一塵不染的園區裡有停車位 有廁所 有座椅,真是一處超級友善的賞景步道!!
結束燕子口步道的行程後,李老師馬上開車前往布洛灣休憩區,接下來還要走訪懸掛在半空中的山月吊橋。
山月吊橋在109年8月才剛開放,目前仍是採取網路預約制,每天只開放9點 11點 1點半和3點半四個場次,李老師是預約3點半這個場次,在3點時便會廣播已預約的人前往伊達斯廳報到。
完成報到手續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前往山月吊橋。
通往山月吊橋的步道也是全新的,居然能夠完全不用爬坡 一路平坦走到底。
很快就能見到山月吊橋的本尊了,規模不是很龐大 造型不是很新潮 ,但周圍環繞的雄偉山巒就能讓山月吊橋獨步全台了。
山月吊橋高度落差152公尺,橫跨立霧溪 又懸掛在二座山頭之間,因此要提防瞬間颳起的大風,站在鏤空的橋面往下看,保證你頭皮發麻 雙腳發抖。
上午是抬頭仰望高空中的山月吊橋,現在則是低頭俯視腳下的錐麓吊橋和蜿蜒公路。
就這麼邊聊天邊看風景的走了200公尺後,輕輕鬆鬆走完山月吊橋,吊橋的另一端是觀景台,提供各個網美拍出如明信片般的漂亮照片。
不同位置的觀景台提供不同的角度,讓網紅們能拍出山月吊橋不同的面貌與姿態。
再一次回到錐麓古道,再一次回到啟蒙李老師登山的起點,錐麓古道的壯麗一點也沒變,但這五年來李老師卻改變好多,因為登山而變得更豁達 更開朗 更自信 更自在,最重要的是更懂得珍惜大自然的飛禽走獸與花草。五年前李老師傻傻的參加飯店登山行程,走完錐麓古道後就乖乖的宅在飯店,五年後李老師認真的規畫行程 安排路線,走完錐麓古道後還加碼燕子口和山月吊橋,這樣的改變 真好!!後記:為了感謝老天爺的保佑,李老師決定每順利完成一次登山行程,就小額捐款一次,這次就捐給地球公民基金會,希望能為台灣的生態環境盡點心力,歡迎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